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須知書畫本來同” 淺談書畫同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24 08:20:17  


 
  二、共同的用筆墨精神

  筆墨是中國書畫的特色精華、物化載體與精神折射。如果一幅作品中缺少筆墨,就難言成為傳統的中國書畫。兩者在用筆和章法的錯落處理上簡直如同出一轍。最基本的也就是同為用線傳力度,用形傳情感,講究線條與墨點的連貫性。兩者用筆方法同為依靠手腕和手臂來控制行筆的速度,都是通過筆的中鋒與側鋒、藏鋒與露鋒、順鋒與逆鋒、轉折提、拖筆與戰筆,這些是數千年積累演進的技巧經驗,形成書畫的根本。同時,用墨和用筆是不能分離的,在國畫中墨色運用非常講究“墨分五色”,通過那焦、濃、重、淡、清之間的相互轉換與結合,幹濕明暗對比來達到畫面中骨肉相益,血脈相通,墨的濃、淡、潤、燥、等等在書法創作中是一樣極其有講究的。要達到那精、氣、神、骨、肉、血六點齊,方稱完美。缺一而不成書。

  “線”也是我們在書畫中所指的“骨”,而“骨”就是中國畫的媒介與神韵,宗白華先生曾一再指出:“抽象線紋,不存於物,不存於心,卻能以它的勻整、流動、回環、屈折,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態與生命……寫出心情的靈魂而探入物體的詩魂。所以中國畫自始至終以線為主。”“引書法入畫乃成中國畫第一特點……中國畫以書法為骨幹,以詩境為靈魂,詩、書、畫同屬於一境層。”這就是關於中國畫的著名的“書骨詩魂”說,它的基點就是書畫同線的基礎之上的。   

  中國書畫,均是以線來構建藝術形象,表現情態物理,抒寄心志胸襟,傳達室達對宇宙與人生的理解和領悟。書畫藝術,其實是一種符號藝術,起源於《周易》封爻 符號。符號從無生,生之始為“一畫”。這“一畫”就是“太極”。清代畫家石濤在《石濤畫語錄.一畫章第一》中說:“夫太古無法,太極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於何立?立於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見用於神,藏用於人。……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書畫之筆墨線條,都是從“太樸”上來,它在書法中可以作篆、作隸、作楷、作草;在畫中可以狀山川人物之秀錯,擬鳥獸草木之性情,表人心胸臆之幽微,極浩瀚宇宙之底蘊。

  不同書體的書法對繪畫均深有影響。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論畫六法》中指出“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凡工畫者多善書。”本於立意,畫應向詩吸取;歸乎用筆,畫應向書吸取。中國畫正是這樣地發展過來的。柯九思《畫竹自跋》寫道:“寫竹,幹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遺意。”在元代,文人畫盛行,出現了“畫通於書”的熱潮。並對爾後的“書畫同法”影響深遠。直至現代,畫家黃賓虹還說:“趙孟頫謂‘石如飛白木如籀’,頗有道理。精通書法者,常以書法用於畫法上。昌碩先生深悟此理。我畫樹枝,常以小篆之法為之。”畫家們體會到,不同的書體有不同的美,有不同的要求,可以根據客體特征和主體個性的需要來加以選擇,使之溶入畫法之中。趙孟頫愛用篆籀飛白等筆法來寫木石,柯九思愛用草書八分等法來寫枝葉,黃賓虹愛用小篆之法來畫樹枝……這類事例是舉不勝舉的,可謂深悟此理。在用筆上,書法對繪畫的影響更明顯。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說:“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繼其前行,世上謂之‘一筆書’。其後陸探微亦作‘一筆畫’,連綿不斷。故知書畫用筆同法。”這是將一筆書和一筆畫作比較,得出用筆同法的結論。宋郭熙《林泉高致》說:“筆與墨,人之淺近事,二物且不知所以操縱,又焉得成絕妙也哉!此亦非難,近取諸書法,正與此類也……故世之人多謂善書者往往善畫,蓋由其轉腕用筆之不滯也。”明李日華《紫桃軒雜綴》也說:“餘嘗泛論學畫必在能書,方知用筆。”可見,書畫用筆同法,書畫駕馭筆墨的主要方面是相同的。除了氣脈相通之類而外,特別是繪畫的轉腕用筆而不滯,主要地是借助了書法的基本功。有了這一基本功,腕靈筆活,無滯無礙,繪畫創作就可能進入任意揮寫的化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