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天價相聲 平民藝術為什麼那麼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02 12:08:52  


 

  “天價”是否合理

  成千上萬元才能帶來的笑聲對絕大多數百姓來說,太過昂貴。吳文科認為,應該用文化本身來衡量文化產品的價值。“我們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文化產品?我想不應該是票價、票房、碼洋,而是文化意義,比如說要看這個文化產品的思想上是否健康、給人的教育程度大不大、對人的思想淨化和升華有沒有用。文化產品要向精品看齊,而不是向錢看齊。”政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委陳佳洱對“天價相聲”曾提出批評:“不能因為發展市場經濟就奢侈浪費,尤其是文化消費不能抬價。相聲本來就是平民文化,天價會讓相聲離老百姓越來越遠。這無論是對豐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還是就相聲藝術自身發展來說,都是有害無益的。”

  也有民眾認為,不必過度指責“天價相聲”。北京出租車司機孟祥輝說:“這個社會上確實有很多的相聲發燒友。你看那麼多歌星每年都辦巡回演唱會,門票也有上千的,不照樣有那麼多人追著看嗎?他賣多少錢一張票是他的自由,買不買賬是觀眾的自由。再說,如果拿相聲和一些流行歌手的演唱會相比,值不值就不好說了。”時評者印榮生也發文說:“文化消費應該是多元的,生產者提供的文化產品只要內容是健康的、有益的,就應該為其開綠燈。消費者只要是自掏腰包進行健康的文化消費,就應悉聽尊便。我們不應排斥‘天價相聲’,但更要提倡‘平價相聲’。” 郭德綱本人也已多次有過這樣的回應:“要聽我的相聲,可以來小劇場,20元就可以;但如果有人出了高價讓我去演,7000元的票,那說明我值這個價。不要只認為20元是合理的,7000元就有問題。”

  相聲不可以離開群眾

  “天價相聲”是否會演變成演出市場的常態?陳少峰表示:“如果市場需求多的話,我相信自然會有更多的人來做這些事。從經濟學角度來看,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終將呈現動態的平衡。至於大明星演出費貴也是正常的現象,但不會成為全部。”國際上對演出市場門票的定價,多在法律上對演藝運營主體作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性質區分,對此採取不同的財稅政策和績效導向。對於營利性演出主體,引入市場機制,由供給和需求共同決定票價;對非營利性演出主體,則多採用政府指導或補助演出成本的方式,免費或低票價推廣。

  相聲,這種扎根民間、源於生活的藝術形式,一直在群眾的土壤中汲取養分。那些不能讓公眾欣賞的相聲,最終只能成為奢侈品。面對頻出的“天價相聲”,郭德綱的師傅、評書演員金文聲有句話不應該被相聲藝術的傳承人們忘記:“幹我們這行,不可以離開群眾。沒有群眾,就沒有了藝術。”如今無數的相聲愛好者也已發出這樣的聲音:永遠與觀眾在一起,才是相聲藝術發展的真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