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2010年,美國文學“太爛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4 08:23:11  


 
  羅切斯特大學的學者們深為苦惱。而讓他們對美國出版界和文學界感到“更大羞恥”的是,這0.7%的譯作中,只有微量部分能在市場和報刊的書評版面上,擠得一片小小的容身之地,並有幸進入主流視野。其餘大部分都如過眼雲煙,乏人問津。 

  回想2008年夏末,時任瑞典學院常務秘書的賀拉斯.恩達爾公開抨擊美國文壇,稱美國文學過於孤立,過於自閉,翻譯引進得不夠,沒有真正參與廣泛的文學交流,“無知者自縛”。此言一出,美國媒體炸開了鍋。有人建議恩達爾應該先回家讀書,看看梅爾維爾、菲茨傑拉德、海明威和納博科夫,也有人批評他的歐洲中心主義,言下之意這是殖民時代的餘孽。 

  老一輩

  留下的鴻溝無法填補

  自1993年獲獎的托妮.莫里森之後,美國作家已整整十七年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恩達爾那一席話實為一針見血,一箭穿心。美國人民的激憤不久便轉為悲觀。去年夏天,新銳評論家李.西格爾在《紐約觀察家報》上撰文,聲稱美國小說已死,再次引發全國震蕩。 

  最近幾年,一大批文學名宿先後亡故,如索爾.貝婁、威廉.斯塔隆、庫特.馮內古特、諾曼.梅勒、約翰.厄普代克,以及早已自絕紅塵的大隱公塞林格,餘下屈指可數的幾位也已七老八十,廉頗謝飯,如菲利普.羅斯和湯姆.沃爾夫。

  而新一代作家尚無力填補老一輩留下的鴻溝。媒體一度對少壯的喬納森.弗蘭岑寄以厚望,去年冠之以“偉大的美國小說家”頭銜,並讓他以活作家之身,登上《時代》周刊全球四個版本的封面。但以其冗長的小說新作《自由》來看,弗先生能否挑起美國文學中興的重擔,仍可加以九分懷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