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家界原來是“馬甲”更名到底值不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25 11:37:47  


 

  警惕“泛湘西化”

  “‘大庸’是張家界的靈魂所在,當前張家界並沒擁有與其他城市相區隔的文化符號。時至今日,在62歲的張家界市九三學社副主委金克劍眼裡,那次改名仍然是一個錯誤。他說,大庸是一個極富歷史文化底蘊的名字,卻被誤讀為“大大的平庸”而被拋棄了。

  張家界市委宣傳部編寫的《張家界讀本》記載著商代之前庸人為部落,之後庸為侯國。地名大庸最早見於元至治元年(1321年),明初置大庸衛,清又改為永定縣,到1914年又改為大庸縣。在清人詩作中,經常出現“大庸”、“庸城”等字眼。金克劍認為,目前張家界並沒擁有與其他城市相區隔的文化符號,沒有走出“張家界看山水,鳳凰品文化”的怪圈。張家界相關演藝節目中表演了40餘年的茅古斯、擺手舞、哭嫁、趕屍等,都屬於“湘西”符號。

  穿梭於張家界市區,記者發現留有“大庸”印記的,僅有永定區的大庸府城景址、大庸橋公園以及“古庸”路、“大庸”路等標識。金克劍主張“大庸”這個名字是張家界的靈魂所在,張家界應該找回“古庸國”的歷史,而不應該被“泛湘西化”。他所在的張家界歷史文化基礎性研究課題組提出應該著力構建崇山(位於張家界市西南20公里處,海拔1164.7米)、火神祝融、古庸國等張家界自己的一套文化符號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