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宅文化 是單純逃避還是新型生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06 09:24:21  


  中評社香港3月6日電/中國文化傳媒網報道,“鑰匙掛腰帶,皮夾插後面口袋,黑框的眼鏡有幾千度……”周傑倫的一首《陽光宅男》形象描繪了當下的“宅男宅女”們。他們有的沉迷於網絡世界,漠視現實生活的細枝末節;有的因各種原因逃離現實社會,一頭扎進自己的天地;有的主動選擇“宅”的生活方式或“宅”的新型職業。那麼,“宅”是在追求時尚,還是在逃避現實?“宅著”是更幸福了,還是更寂寞了?正視“宅文化”,我們需要反思這種看似時尚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在標榜“自我”與“獨立”的同時,我們是否也正在“迷失”與“放逐”?

  被動逃避,在網絡世界沉迷

  李同大學畢業一年多,工作還沒著落。幾乎每天,他都呆在家裡。“懶得動啊,就想‘宅’在家裡看看老版港劇,看看小說。”“宅”在家裡的日子,中午12點悠哉悠哉地起床,頂著蓬亂的頭髮打開電腦,繼續播放昨夜看到一半的老版港劇《大時代》,“我已經看了第四遍了,”李同笑著告訴記者。

  登錄人人網,看同學朋友的最新動態,登錄微博看熱門新聞,在QQ群裡和同學朋友“吹吹牛”。加入“宅一族”後,李同和朋友溝通感情的主要方式就是社交網站和QQ,他網絡上的朋友越來越多,現實生活中的朋友越來越少。慢慢地,他開始懷念大學時代,呼朋引伴去爬山、唱歌,有事沒事大夥兒都聚在一起,哪怕就在學校食堂裡聊天。

  大學校園裡,更是“宅”人輩出,他們往往因為恐懼社會交往,或者因為學業壓力,“宅”進了自己的小天地中。

  最近,就讀於徐州某大學計算機系研三學生徐浩然(化名),宅得讓同學們瞠目結舌:他研一開學時買的新床單,硬是被他“宅”得磨出了一個大洞!徐浩然在學校“宅”得最久的一次,是去年下半年長達40天沒出宿舍門,吃飯請室友幫忙帶;交電話費、購物由淘寶網代勞了;和父母、朋友的聯繫就是電話及網絡。“宅”在寢室的大部分時間,就是盤腿坐在床上,抱著筆記本打遊戲。

  記者注意到,無論是李同,還是徐浩然,與同學、家人相處中都出現了一些障礙,給人一種淡漠、疏遠的感覺,與記者聊天,也顯得心不在焉。與他們一樣,“宅一族”中,很多人越來越沉迷於網絡,他們逃避人際交往,把網絡當做了一勞永逸的“避風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