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檢驗考生語文素養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似乎有一種悲情彌漫其中。”深圳市南山區語文教研室副主任唐建新一口氣向記者“戲說”出十幾道作文題目:生命莫輕拋,“這個世界需要你”(山東)!“總有一種期待”(四川)可以支撐吧;人生無常,“時間在流逝”,社會在“期待成長”。諸事糾結不能化解,怎麼辦呢,一個聲音傳過來:“一切都會過去的”,另一種聲音又傳來:“一切都不會過去的”;面對“舊書”走投無路時,還是“回到原點”吧。蠢事將要發生的瞬間,是誰一把把你拉回到了現實,別忘記說聲“謝謝大家,你們來了!”;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情有獨鐘”?怎麼連哲學家都把“假蘋果”說成真的?想想“中國的崛起”,看看世乒賽包攬乒乓球金牌,回味一下袁隆平的夢,自尋開心去吧,任選兩種“鏡子”來玩玩,還不行就從“君子三樂”中取其一樂,“你的時間”多與不多自己清楚,最終的結局由自己選擇,不要拿“拒絕平庸”來欺騙自己!
這段別樣的解讀雖不乏牽強,但卻多少透露出高考作文命題者的一種浮躁心態和脫離當下中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的無奈。唐建新認為,雖然過去農耕時代那種追求細節、懸念、生動文采和慢慢渲染的文章觀,已經不能適應今天信息時代的需要,而像這樣既脫離時代,又遠離考生思想和生活實際的命題傾向,同樣讓今天的考生們很難書寫出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與理解,更無法檢驗出考生的語文素養。唐建新建議說,類似這樣整篇作文考試真應該退出高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