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學校長不應沉迷這“哥”那“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5 10:45:45  


  中評社香港7月5日電/《光明日報》報道,“姐的狂放”,“哥的犀利”,“讓子彈飛”,“童鞋們”,“有木有”,“淚牛滿面”……如果說這些網絡熱詞成了“潮語”,那麼,幾所大學校長在開學(畢業)典禮上對這些“潮語”的運用,也起了廣而告之的作用。

  自去年“根叔”串燒網絡熱詞給學生講話受到追捧後,輿論因此而熱鬧。叫好的說:大學校長擯棄“官話”講“人話”,這是轉變校風的標誌。質疑的也有,曾於1980年代任過大學校長的劉道玉說:這是從一種套話走向了另一種套話,原來那套,八股生硬,官腔十足;現在這套,濫發情感,浮誇輕佻,有失大學校長的身份。今年,媒體上又增添了“曉紅哥”、“鳳哥”、“紀寶寶”等校長“藝名”。對於大學校長講潮語、唱流行歌,網絡上依然眾說紛紜:校長“秀才藝”,不能過頭;作為校長,應該講激勵學生的話,一味說好話無用;“叔啊哥啊”裝嫩,影響並不好……那麼,大學校長到底應該如何講話?試請幾位名校長佐證。

  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他的上任演說講的是“大學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1958年,中國科技大學校長郭沫若在開學典禮上致辭,主題為“把紅旗插上科學的高峰,是中國科大與生俱來的使命”;蔣南翔20世紀60年代主政清華大學,幾乎對每一屆畢業生都要講:你們要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有兩條,第一,要聽話;第二,要能出活兒。清華學子、後來成為名記者的楊繼繩回憶說:蔣校長的話,好像父親對兒子講的,不像教育家講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