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雜技不能只爭金奪銀 要成真金白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4 08:03:39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光明日報》報道,中國雜技,天下一流。前不久,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雜技家協會主辦了“紀念建黨90周年.第二屆中國雜技藝術節”。藝術節聚集了國內20多個雜技院團,帶來24個頂尖的參賽節目和13個榮獲國際、國內賽事金獎的雜技節目,向觀眾集中展示了近10年來雜技界創作的成果。

  不過,爭金奪銀的輝煌業績固然值得自豪,但爭金奪銀之後,如何將領獎台上的金牌銀牌,化為文化產業的“真金白銀”,尤其是賺海外市場的錢?經過調查了解,結論令人扼腕長嘆——這些“金牌雜技藝術家”到了海外演出市場,扮演的竟然是“文藝農民工”角色,演著超高的技藝,拿著超低的報酬。背後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海外演出市場的經營管理由外方壟斷,咱們的雜技家只是打工仔;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雜技“重技術、輕藝術”的弊端,導致“含金量”縮水。

  最近一些文化學者與雜技界同仁探討“爭金奪銀”與“真金白銀”嚴重脫節的原因和對策,不約而同地指出,雜技藝術雖然很早就“走出去”了,也先走了“產業化”這一步,但是其文化魅力、文化競爭力、文化生產力卻大有提升空間。必須看到,雜技人才的培養,沒少投入真金白銀,他們值得期待“高回報”——因為這種藝術門類,其附加值無可限量,沒有“封頂”之說。而如今的海外市場,老外竟然把這些雜技藝術家當做“准製造業者”,無疑大大削弱了他們應有的含金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