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紅網報道,歷時3年研製的“漢語能力測試”將於10月率先在上海、江蘇、雲南、內蒙古試點實施。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稱,近年來,社會上普遍存在“外語熱,母語冷”以及漢語歐化、網絡語言不規範等語言文化現象。開發“漢語能力測試”,旨在以考促學,推進漢語學習和應用。(7月27日新華網)
真是越看越糊塗,要不就是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教育部官員居然稱研製並試點“漢語能力測試”是針對“外語熱、母語冷”以及漢語歐化、網路語言不規範等語言文化現象,那麼筆者不禁要問,造成這些語言文化現象的推手是誰?到底誰剝奪了學生們學漢語或擠走他們學漢語的時間的?漢語歐化、不規範的網路語言盛行,真的就那麼可怕麼?
漢語作為我們炎黃子孫的母語,今後要接受能力測試,這說到底不過是以另一種形式強調國學的重要。而連“經典要不要讀原文”、“要不要删減”之類問題都解決不了,不能給出確切答案的語境下,照搬國內英語四六級考試,也研究設置漢語能力測試,效果恐怕也好不到哪裡去。尤其對母語實行分級考試,似乎等於說美國、英國也要像我們一樣,在其國內也實行英語四六級考試。這難道不是個笑話?
教育部對漢語未來發展持有種種擔心,可以理解,但千萬不要打著提高漢語能力的幌子,而行斂財之實,這既會提高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會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不爭的事實是,國人從生下來就接觸漢語,學話就是漢語,寫字是漢字,怎麼會在聽說讀寫方面不夠“級別”呢?如果不夠“級別”,那就等於是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乃至大學整個語文、漢語教育的失誤和失職。起碼國人漢語的聽、說能力是不會低的,至於讀和寫,自然要因人而異,而這個不同,這些差異或差距,更多的是跟我們各級教育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