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棗木杠子亂彈”變奏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07 10:04:22  


 
  “棗木杠子亂彈”原先一直被稱為“大王橋小調”或“雜八調”。1957年赴省演出時鑒於其以棗木杠子為指揮棒、諸樂器雜糅的特點,更名為“棗木杠子亂彈”,這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但解放前,這種小曲並不受人重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地政府高度重視民間藝術,1955年、1960年曾兩度組織專人到大王鎮采集整理“棗木杠子亂彈”曲目。老藝人們回憶說,當時縣文化館的楊光同志住在村中,讓李中清、李中道、李雲太等藝人演唱,他逐句整理,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棗木杠子亂彈”以簡譜形式記錄下來。同時,剔除曲詞中庸俗低下的糟粕,重點保留了詞曲皆美的內容。

  1957年,大王鎮民間藝人李中道、李中清、李寶貞等攜“棗木杠子亂彈”赴濟南參加山東省地方劇目會演,那帶著泥土氣息的悠揚小調征服了評委和觀眾,榮獲全省一等獎。從此,歷來“不登大雅之堂”的“棗木杠子亂彈”名聲大噪。緊接著又同呂劇一起,代表山東省參加了華東地區六省一市的地方戲會演。1960年,老藝人李中道改編創作了“棗木杠子新唱”、“廣北四季調”,唱出了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