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木偶戲中,杖頭木偶分布區域最為廣泛。各地的杖頭木偶高度差距很大,一般的杖頭木偶,身高2尺到3尺。河北吳橋扁擔戲用的小杖頭木偶的身高僅有8寸,而四川南充儀隴的大杖頭木偶身高竟四五尺,與真人高度近似。
杖頭木偶用木頭雕刻而成的,一只木偶重達10幾斤,倘若演員的臂力欠佳,恐怕很難手舉木偶,撐下一台戲來。上世紀50年代,木偶藝人開始改革杖頭木偶的製作技藝。經過反覆試驗,報紙從眾多材料中脫穎而出,擔負起了這一重任。主要材料改變了,杖頭木偶的製作過程也要相應改變。
上海木偶劇團的造型設計師徐進告訴記者,杖頭木偶的製作,要經歷出設計圖、塑形、翻模、糊紙、上妝、裝機關、穿行頭等多道工序,環環相扣,每一環節都馬虎不得。
先是做設計。設計師要根據劇本和導演的構想,設計出人物造型。接著,制泥塑。看著設計師畫的平面造型圖,工人要用紫砂泥堆塑出木偶頭的造型。在紫砂泥塑將幹未幹之時,工人要把木偶頭切分成4塊:頭頂一塊,一張臉分作左右兩半,後腦勺再一塊,分別澆上泥狀石膏;大約半個小時後,固化了的石膏就可以一一卸下。澆石膏之前,要在泥塑上的坑坑窪窪處,塗些許肥皂水,這樣石膏與泥塑就不容易粘住,石膏幹了,方便取下。
有了石膏模具,報紙才正式登場了。工人先將一張對開的報紙從中裁開,用糨糊將三張裁開後的報紙一層一層糊在一起。然後,將其手撕成3平方厘米見方的小塊,這就是糊木偶的基礎材料。將報紙糊進石膏模具裡,得屏氣凝神,才能將報紙糊平整。這其中,尤以木偶的臉,凹凹凸凸,最為難糊。鼻子、耳朵等處,手指往往夠不著了,得用上筷子、牙簽。連牙簽也使不上勁時,就將紙屑撕碎,沾上一丁點糨糊,細細地撳進那些小凹凸裡。用報紙糊木偶,一般糊13層。少於10層,強度不夠,用手一捏,木偶就會開裂;多於15層,就太沉了,而且事後給木偶裝眼睛等都費勁。糊足了13層,扔在地上它都不會變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