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封口門醜聞:故宮不奉告追問不止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6 08:57:44  


  中評社香港8月16日電/中國網觀點中國報道,圍繞故宮的“扒糞”,仍在升級:近日,有媒體曝,故宮2009年曾發生內部人士私分票款案。工作人員勾結導游帶領遊客繞過買票環節入故宮,票款被私下“勾兌”。此事被舉報後,傳故宮給舉報人10萬元封口費。對此,故宮表示無可回應。( 8月10日《京華時報》)

  污點既在,扒糞不改。“封口費醜聞”,對厄運纏身、屢成新聞“座上客”的故宮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從波瀾橫生的“失竊門”,到塵囂再起的“屏風案”,故宮的滿地狼藉,直指“管理無方”“權力驕橫”等痛處。故宮瘡痍彌望的景象,也讓人們拾起詩人梁小斌式的詰問——“故宮,你的鑰匙丟了嗎?”

  故宮是國人共有的瑰寶珍藏,也承載著文明記憶的沿襲重任,裹著沉厚的歷史意義集束。作為中國頭號文化遺產,它價值極巨,對它的保護舉足輕重。然而,閃失頻出、波折不斷,讓故宮保護太過懈怠,管理方的保管失當、假以徇私,甚至跌壞文物,動輒得咎。《新世紀》周刊還直言不諱:故宮保護,所托非人。

  私分票款、封口費,確屬媒體“翻舊賬”。在故宮為劫波頻生,而焦頭爛額之際,新舊賬一起算,對故宮管理方來說,顯然有些應接不暇。在“隱瞞不報——公眾扒糞——內部處理”行事理路的循而往複後,管理者似乎失去跟公眾對話的耐心,直接奉上了“無可奉告”。

  真相公開,是責任方的義務所系,也是對接公眾“知情權、監督權”的必要路徑。因而,無論是“瓷器門”,還是封口費醜聞,都並非微不足道、可以家醜化的小事。關起門了事,抑或敷衍塞責,都是對輿論監督的架空,也是公共擔當的泯滅。將實情置於陽光下,倘有過失,以誠心來自我救贖,才是故宮外向化的管理“真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