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跟著《媽媽咪呀!》學到了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10 10:07:33  


  中評社香港9月10日電/《北京日報》報道,從8月14日在世紀劇院首演至今,計劃在京演出80場的中文版音樂劇《媽媽咪呀!》已經演出了63 場,票房收入達到1300萬元。如果再加上此前在上海演出的32場,該劇目前已經收獲2900萬元票房。中方製作人、亞洲聯創公司總經理田元說:“如果再加上贊助、衍生產品收益等,收回3000萬元製作成本應該不成問題。”不過,底氣十足的她最想說的,倒不是賺錢與否的生意經,而是在合作過程中從英國版權方取來的另一本經——關於音樂劇製作、運營的職業化模式和產業化標準。從長遠看,這是一筆更大的財富。

  很多內容都是我們沒想到的

  2010年6月,中文版《媽媽咪呀!》的版權合作協議在北京一個希臘風格的酒吧里簽訂。這間酒吧的風格,與劇中媽媽唐娜在希臘小島上的那間充滿故事的酒吧極其相似。《媽媽咪呀!》的故事從“希臘小島”開始,而中國音樂劇的產業化運作則因中文版《媽媽咪呀!》開啟了新的篇章。

  “我們和版權方英國little star 公司簽訂的版權合約足有100多頁,厚達20厘米,從演員招募、培訓、製作、市場推廣,到企業贊助、衍生產品開發等一系列問題,都有一套完整、詳細的標準和規範,細到舞台安裝時使用的一顆釘子的尺寸,都對我們提出了要求。對我們這個第一次執行國際標準的中國團隊而言,最大的困難是如何不折不扣地落實這些標準和要求。”田元說。

  西方音樂劇市場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像美國的百老匯、英國的倫敦西區,都有上百年的歷史,他們已經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以往,國內引進音樂劇,中方只是粗略地了解一下音樂劇巡演的外部操作系統,沒有深入了解劇目的生產過程,這次製作中文版《媽媽咪呀!》,則有了一個“鑽進去的機會”。就像亞洲聯創公司副總經理王琛所說,在與英國little star 公司簽訂版權合約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一種“充滿各種限定的壓力”,也得到一次“絕好的學習機會”,“他們做得太細致了,在此之前,很多內容都是我們沒想到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