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北京供水改善生態 河北農民遇政策性返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4 09:00:45  


河北壩上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改種玉米後收入銳減,盼望哪天還種水稻呢。”河北豐寧滿族自治縣南關蒙古族鄉長閣村村民孟憲堂告訴記者。雖然實施“稻改旱”已經四年了,可是孟憲堂投入3萬多元買的一台碾米機至今沒有賣掉。他經常到庫房里打掃灰塵和蛛網,為防止機器生銹,還時不時讓機器空轉一下。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位於壩上地區的豐寧,地處北京上風上水地帶,每年為密雲水庫貢獻56.7%的蓄水量。為減少耗水作物,這裡從2007年開始實施“稻改旱”工程。目前,全縣九個鄉鎮共3 .6萬畝稻田改種玉米,每年可節約用水2500萬立方米,每畝獲得北京市補貼550元。

  長閣村人均不足一畝地,已全部改種玉米。黨支部書記李長國算了這樣一筆賬:稻田原畝產大米1000斤,按市價2.5元/斤算,毛收入2500元。改種玉米後,平均畝產1000斤,按9毛錢的市價算收入也就900元,加上補貼550元,毛收入最多1500元,相比種水稻至少虧1000元。“‘稻改旱’以前,村民人均年收入1200多元,如今才700元多點,又成貧困村了。”李長國無奈地說。

  縣水務局局長徐順臣說,“這裡的農民樸實厚道,只要對首都有利,犧牲個人利益都可以理解,但補貼低,造成收入落差確實不小。”他認為,讓農民心里不踏實的還有一點,北京實施“稻改旱”補貼政策具有不確定性,一年一定,應建立長效機制,讓農民吃顆定心丸,不能讓人餓著肚子保護生態。

  在豐寧,限制性政策還不止“稻改旱”一項。“北京頭上一盆沙”曾是對這裡一些地區脆弱生態環境的準確描述。十年來通過推行退耕還林、禁牧措施,生態環境大為改觀。據當地林業部門統計,全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任務35.5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7.4%提高到2010年的43.7%。

  然而一些農民說,現在天藍了、山綠了、沙少了,他們收入也少了。在小壩子鄉槽碾溝村,記者看到不少用磚蓋起來的羊圈都閑置著,里面堆起了柴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