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綠領巾”:一個歧視或誇大的話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7 11:46:20  


  中評社香港11月7日電/《羊城晚報》報道,盧梭說:教育即生長。周國平因此闡釋說,這意味著生長本身是目的,在生長的前頭沒有另外的目的。而今日之社會,一個孩子那麼寶貴的童年和青年,就給那所謂的文憑和謀職讓了路,為如此具體而渺小的一個目標,做了巨大的犧牲。

  不知道盧梭可會想到“綠領巾”、“紅校服”、三色作業本,但這些卻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孩子們被人為強制地劃分了等級。可以想象,教育者製造出種種所謂的激勵或懲罰工具,無非是為了考試、謀職,但也正因為如此,孩子們就不再是鮮活的個體,而只是工具。盧梭還有一句名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則不是要愛惜時間,而是浪費時間。”這句話在今天看來簡直是謬論,但卻自有其道理,因為,盧梭認為最重要的是童年和快樂,是心智的健康成長;教育是讓人生長為社會的創新力量,而不是成長為世俗的附庸者。

  相反,當下中國的教育目的往往不是為了生長,卻只為其成長。為人師表者熱衷於激勵,卻忽略掉起碼的尊重;教育者如此偏執於以成績進行優劣的劃分,而忽略其心智發展,最終導致了健全之人的匱乏。最近,央視《看見》採訪一名十六歲的博士生張炘煬———可謂成長教育的典型代表,他並不健全———他甚至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樣的教育不僅是不負責任,還是摧毀人性;同時,孩子們失去常識,以求知為痛苦。陷在這麼一個惡性循環的泥淖裡,我們豈會如盧梭所說般“生長”?

  魯迅在《熱風》一書裡收入的《隨感錄二十五》中,將“父男”分成兩種:一是孩子之父,一是“人”之父。第一種只生不養,第二種生了孩子,還要想怎樣教育,才能使這生下來的孩子將來成為一個完全的人。這句話說在1918年,然而90多年過去了,無論是為人之父還是為人之師,又有誰能做到真正“人之父”、“人之師”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