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絡文體風頭正勁 未來將走向何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19 10:19:06  


 
  “網絡文體前些年便已經出現,今年呈現集體噴發的狀態”。出版人黃集偉,近10年來著力搜集整理網絡語言。在他看來,網絡流行文體並非憑空出現,而是有著自己的生命脈絡,去年出現的“凡客體”、“羊羔體”、“QQ體”、“校內體”已然引起他的關注。“就像衣服的款式一樣”,前些年網民熱衷於造字、造詞,現在造句成為一種風尚。不管是造字造詞還是造句,“網絡語文,都離不開緊隨新聞熱點、社會事件,個性突出和富於創造性三個特征”。

  參與研究發布“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的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專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侯敏認為“廣為傳播、流行一時”是流行語的屬性,網絡流行語亦然。網絡時代改變了傳統大眾傳播的模式,特別是網絡論壇—博客—微博依次出現,使人們走進一個不再設有嚴格意義“把關人”的自媒體時代。“這個時代的語言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擴散,把某些人群關注的東西無限放大,並由此造成流行語頻繁產生,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景象”。

  放大世情,寄托訴求

  如此看來,網絡語言自身發生裂變和轉型是其特性,但為何看似簡單、充滿戲謔調侃意味的網絡文體,能在當下贏得網民的好感呢?整體來看,“在改革開放30多年和勃興的新媒體影響之下,中國社會文化的生存土壤已經發生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瑞生告訴記者,這種文化土壤孕育出當前的兩種文化態度——一是開放與多元,隨著經濟基礎轉型和社會結構分化,大眾的文化需求和文化自覺性增強,文化的生長空間擴大,多樣文化共存互補;二是新穎和簡顯,網民使用新技術,記錄新生活、評價社會現象,通過“新”語言、“新”行為引發關注,“我新故我在”成為文化常態,而快速求新往往會導致簡單和淺顯。

  “今天的社會生活變化如此之快,幾乎每天都有令人抓狂或者雷人的事件發生,人們面對這些社會事件往往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表達出來?不如採用現成的句式,來個舊瓶裝新酒”,黃集偉說,再加上微博、微信、手機、iPad等傳播平台與介質的“煽風點火”,讓網絡文體更加迅速地傳播開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