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心之病
從目前國內某些藝術品投資基金的情況來,其急功近利尤甚於某些西方同行。它們預設的運作時間要短得多,根本就沒有作“持久戰”的打算。短則半年,長則3年,這在中國藝術品正從低價位往高價位快速攀升的前幾年,短時間實現利潤並不難,但那時基金尚未湧現。而如今藝術品市場已進入高位盤整期,基金又大量湧現,短時間謀取暴利機會極小。反過來說,能夠在目前市場環境中捕捉到大魚的人一定不是尋常高手,但這樣的高手是很少肯為基金所用的。更多的可能是他們忽悠基金來接他們拋出的盤,而基金接著忽悠“基民”來接盤。話又說回來,能接到這樣的“盤”已經算是大幸了,至少可能還是有價值的藝術品。
貓膩重重是某些藝術基金的不治之症。私心重的基金操作者將粉絲當魚翅來包裝發售,或者通過拍賣炒作,先將目標藝術品的價格大大抬升,然後操控基金買下。而這目標藝術品本來就是他們擁有的,所以當基金購入藝術品的時候,他們已經賺得飛起來了。
他們之所以能夠成功運作,依賴的是“基民”們對藝術品和藝術品市場的無知。它們對低價值的藝術品進行虛假包裝,發售時的估價就已經是天價。這就出現了有投資者投入130萬元,最後只剩餘22元的新聞。
基金介入藝術品市場要取得成功,並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應,不僅要像其它基金那樣制定公開公平的運作規範,還需要針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特殊性、複雜性,作周密打算。決策部門更有必要思考如何制定遊戲規則,讓基金真正有效地推動中國藝術及藝術品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