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建築特征簡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20 09:34:20  


 
  3.2、墻身

  藏傳佛教建築更注重墻面的裝飾,藏式建築墻頭都用深棕色的鞭瑪墻帶。"鞭瑪"是紅柳的意思,便瑪墻是將紅柳條扎成小束,染成深棕色剪齊,中間用垂直木根貫穿,固定在上下墻中;墻上下各有一條水平木枋,表面刻出一個個黑底白餅,稱為月亮枋。墻帶上常貼有銅質鎏金佛教圖案和梵文,在深棕色的底上閃閃發光。由於地方材料的限制,各地區因地制宜,鞭瑪墻帶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墻頭抹灰之後做成拉毛再塗以深棕色,有的只是磚墻塗成深棕色,其上再抹出白餅,做到了形似。

  3.3、門窗

  經堂鞭瑪墻下的藏式窗,呈縱長方形,黑色窗套呈梯形上小下大,上沿挑出窗檐,有多層小椽逐層挑出,承托小檐口,上為石板,板下掛布幃。挑出窗檐有防水及保護墻面、遮陽的作用,也有很好的裝飾效果。梯形的窗套、傾斜的墻面、再加上飄動的幃,使整個墻面顯得生動。經堂大門更是裝飾重點,門框刻有細致的蜂窩拱(又稱堆經)、蓮瓣等,門扇多為版門。

  4 、室內空間

  4.1、空間布局

  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建築中經堂、佛殿的平面多為藏式,沿進深方向前面為經堂後為佛堂,有的設連廊作為過渡,形成一建築整體,通稱大殿。

  大殿的開間數依規模有五間、七間、九間,進深為五~九間。佛殿的進深為一~二間。經堂高一般為二層,平面呈都剛法式,即中間的三~五間為共享空間,平面不減柱,有通天柱直抵栿下。這樣,在簡單的平面上劃分為三部分空間:左右為信眾禮佛的通道,也可作為轉經道,比較低矮,且光線較暗;中間是喇嘛頌經的空間,縷縷光線從高窗射入,灑向經堂中央,高敞明亮。

  經堂後部是佛堂,通高為二~三層,在這樣窄而高的空間裡供奉著高大的佛像。佛殿南側開高側窗,殿內較幽暗,而佛像則十分光亮,有象徵"舉世昏暗,唯有佛光"的神秘意蘊。從經堂到佛殿的空間,人們的心理經歷了從壓抑和恐懼到悠然升起一種崇敬和聖潔的變化。

  4.2、室內裝飾與陳設

  梁、柱、吊頂與藻井都是藏傳佛教建築室內裝飾的重要部位。

  柱截面以正方形、圓形為多,少數為"亞"字形,一般無柱礎。柱頂承以托木,有花飾雕鏤,施以彩畫;柱身用用彩色絨毯包裹,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