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老歌:一座“金礦”待人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18 09:56:56  


 
  然而,與海外歌手“爭唱”態勢不同的是,作為城市豐厚聲音標記的上海老歌,卻被內地歌手忽略了,少有歌手對這些經典旋律進行系統研究,以及有意識、有步驟地挖掘推廣,以至於不少70後、80後觀眾,在聽著蔡琴、費玉清一遍遍翻唱著《南屏晚鐘》、《漁光曲》等旋律時,誤認為這些都是“港台歌曲”。好在最近這兩年,上海老歌的魅力重新被認識,一批本土音樂人,包括上音聲樂教授方瓊、上海歌劇院首席女中音王維倩、上海歌手紀曉蘭等,不約而同對上海老歌進行了再演繹,接受記者採訪時,王維倩開玩笑說:“上海老歌老讓別人唱了,這可不行!”

  不是“舞廳音樂”再度演繹要回歸藝術

  2月18日,王維倩將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辦一場個人的跨界音樂會,以上海老歌為主,在作家馬尚龍的主持之下,現場還會講述一些上海老歌的故事,介紹一些上海老歌的作曲家。“以往有些歌手,在演唱上海老歌時把它處理成了舞廳音樂,顯得很輕浮,對此,我不認同,很多上海老歌的歌詞出自當時的文人之手,把雅俗共賞做到了極致,理應當藝術歌曲來唱。”對上海老歌的再演繹,王維倩有著自己的看法。為了挖掘老歌的藝術性,她研讀了施蟄存、張愛玲、蘇青等海派作家的小說,還查閱了《良友》、《萬象》等報刊,特地走訪了百代唱片公司舊址,在舊上海的氣場里回旋與觸摸,進一步理解了經典老歌產生與流行的環境與文化氛圍。

  據王維倩介紹,自己從歌劇“跨界”到了流行,源於2007年陳鋼和淳子等出版《玻璃電台》一書,因為要錄制上海老歌的唱片附在書後,機緣巧合找到了她,進錄音棚一試,王維倩的聲音得到了錄音師的大力讚賞,接連出版了一系列專輯。從2009年起,王維倩與陳鋼、潘寅林等合作,先後在國家大劇院、香港文化中心、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以及美國紐約等地舉辦了“玫瑰與蝴蝶”專場音樂會,大受歡迎。去年12月,王維倩在東方藝術中心舉辦了個人跨界音樂會,一票難求。不少樂評人認為,她的聲音非常貼切老上海的情懷,充滿了磁性,含有無限的惆悵與傷感,同時,她的吐字更加清晰,樂律與韵味也是跟著曲調的變化和歌詞的原意游走,將舊時上海的古典神韵、現代精神,以及小資情調與市民情懷演繹得淋漓盡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