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宋徽宗 投錯胎的藝術大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7 07:53:39  


 
  雖然瘦金體書法有極高的成就,但是歷代以來卻得不到重視。一來因為徽宗昏君的身份,二來其字體過於薄利,有悖傳統的溫柔敦厚之美,導致如今真正的瘦金體繼承者寥寥。難得的是,金章宗完顔璟竟是宋徽宗瘦金體的超級粉絲,完顔璟的母親是徽宗的一個女兒,算起來,趙佶還是完顔璟的外公。《癸辛雜識》中記載:章宗的書畫作品“悉效宣和”,“金國之典章文物,惟明昌(金章宗年號)為盛。”金王朝以武力征服大宋,徽宗卻以書法影響了其後世的帝王。

  宋徽宗傳世的瘦金體書法有《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等,而可考成書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的,要數趙佶作於崇寧三年(1104)的瘦金體《千字文》,這一年,宋徽宗只有23歲,而這時期已經是其瘦金體書法的成熟時期了。這幅瘦金體《千字文》是趙佶賜予宦官童貫,以獎勵其戰功的書法作品。
瘦金體《千字文》是趙佶獎勵童貫的書法作品

  歷史上,童貫被冠以“北宋六賊”之首,他雖是宦官卻坐擁兵權,徽宗時不斷加官進爵以致最後封王,這一切與徽宗的書畫愛好無不相關。

  史載宦官童貫“頤下生須十數,狀魁梧,偉觀視,皮骨勁如鐵”,長著少許胡須,陽剛氣十足,並不像閹人,且為人“仗義疏財”。他讀過四年私塾,20多歲才淨身入宮,早年曾跟隨李憲出入前線,但進宮二十餘年都沒有嶄露的機會,徽宗時,童貫已經四十八歲了。

  徽宗繼位後,在杭州設置明金局,童貫以供奉官的身份為皇帝在江南搜羅精巧之物,因此結識了因力主王安石新法而遭彈劾、閑居於此的蔡京。蔡京大肆賄賂童貫,不舍晝夜地陪他恣情游樂。童貫則把蔡京所畫的屏幛,扇帶,另加題跋的名人字畫送到宮中讓徽宗賞玩,大力舉薦蔡京。宋徽宗很欣賞蔡京的才華,還曾花兩萬錢從他人手中買過蔡京題詞的扇面,兩萬貫大約相當於當時一戶人家一年的花銷。

  蔡京很快得以還京任職。知恩圖報,他在崇寧二年﹙1103﹚,竭力舉薦童貫擔監軍征討西北的羌族,為他提供了建立戰功的機會。宦官掌兵,在北宋並不罕見,西夏前線常以得力宦官長期鎮守。如李祥做涇原儀渭同巡檢,階州防禦使,鎮守熙河二十餘年。

  童貫軍隊到達湟川,恰巧汴梁的太乙宮失火,徽宗覺得這是上天的一個警兆,應免動刀戈,於是下旨讓童貫回師。但此時戰機已經成熟,童貫又立功心切,斷然決定不奉詔。他看完手諭隨手折起來塞到靴筒裡,隨軍將領王厚問起,童貫竟若無其事地說:“上趣成功耳。”此後宋軍繼續西進,果然獲得大勝。

  崇寧三年(1104),童貫因功遷武康軍節度使。徽宗親自書寫瘦金《千字文》賜予童貫作為獎勵。也就是藏於上海博物館的這件作品。瘦金《千字文》縱30.9厘米、橫322.1厘米,朱絲界欄,素箋本,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後百行,書法落款為“崇寧甲申歲宣和殿書賜童貫”。

  徽宗瘦金《千字文》在清代曾被乾隆收藏,收藏家乾隆鄭重地將一方“乾隆禦覽之寶”印於上面,將此作品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值得一說的是,因為宋徽宗是亡國之君,其作品在乾隆皇帝的收藏中並不多見,此幅書法實屬難得。乾隆之後,“嘉慶禦覽之寶”、“宣統禦覽之寶”、“安儀周家珍藏”等印章陸續被加注其上,成為一幅流傳有序的不朽佳作。

  當代著名書法家曹寶麟稱讚這幅作品為“奇書”,認為其:“除了筆力稍弱外,瘦金書的各種特征已經基本上確立了,其老練的結字,即使是對於薛字的小變,也充分體現了他(宋徽宗)在書法上的夙慧。書體一經定型,他此後是更趨精熟,結字愈益活潑,筆力也逐漸加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