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8日電/中國網報道,船菜是“天堂”的菜,在蘇杭地區最為流行,在文人騷客的詩賦里發酵而生。按照正統的觀念,船菜有兩個源頭,一個極其高雅,一個則又絕對下里巴人。高雅的一面,史料里就有記載。
船菜是“天堂”的菜
吳地有食魚的喜好,早在吳王僚時,此君便是個一日不可無魚的食客,經常坐畫舫行舟於太湖,太子光正是利用僚的這一喜好,派專諸假扮廚師敬獻美味,拔出魚腸劍成功刺殺了僚。到了吳王夫差時,夫差也經常乘龍船在太湖宴游,並將吃剩下的魚膾隨手丟進江中,就此化成了如今著名的太湖銀魚。銀魚細軟無骨,入口即化,船家紛紛打上來自己享用,從此銀魚之美悄然遠播,引得當時的貴族子弟都來品嘗,便有了船菜最初的興盛。
最早的船菜其實和商賈學子的水路往來也有很大關係。江南的水路網絡通暢,商人水運乘船或秀才趕考時,大多要乘坐船只,餓了就直接吃船夫提供的粗茶淡飯,鍋灶在艙里,捕來的魚蝦用網兜拴在船尾,客官需要的話現殺,因此味道樸實鮮美,慢慢便形成一項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