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舌尖上的中國》:把美食拍出情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9 10:10:21  


 
  看《舌尖上的中國》是一件情感投入很大的事。有人說,吃大概是最能把所有中國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事。在美國讀書時,發現幾乎所有留學生都練就了一手好廚藝,因為在美國很難吃到正宗的中餐。還記得有一次犯了魚香茄子饞,專門托有車的美國朋友載我去遙遠的中國超市買材料。

  朋友一開始很難理解為了一道菜天遙地遠開車幾十公里的瘋狂之舉,但做完飯後(以我初級的廚藝),他就不再疑惑了。出國的時候是籠統地想中餐,想水煮魚、想火鍋、想刀削面、想廣式點心,回到北京,就想爸爸做的山芋粉圓子燉肉。美食事關童年記憶和身份認同,是最有效的族群凝合劑。身為中國人,再怎樣的“世界主義”,他還是會有一顆中國胃——一顆見過世面的、被慣壞了的、挑剔的中國胃。《舌尖上的中國》的聰明和討巧之處就在,給中國人看,是建設和諧社會,促進民族和地域包容融合;給外國人看,是軟實力建設。

  美食知識普及之外,《舌尖上的中國》拍得還很有感情,因為它十分關注人,關注自然。它的叙述是這樣開始的:“卓瑪和媽媽正在尋找一種精靈般的食物……”它以節制而溫情的語調,講述了許多和食物有關的人和故事,講述了許許多多的人為了尋找食材而付出的艱辛,為了製作美食而付出的勞動。它還講述了那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向自然索取時的智慧,因此也更懂得敬畏自然。這種種“正面”的精神和故事,是不是在向當今中國食品工業的亂象溫和地提出批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