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古中國如何走向世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2 09:42:27  


漢代麻池古城遺址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古中國如何走向世界?

  走向中亞西亞及歐洲

  走向蒙古及西伯利亞走向朝鮮半島走向日本列島走向中南半島 走向世界,是漢代中外交流的主旋律

  文化交流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就中國同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交流來說,可以上溯到夏商周時代乃至史前時代,但是,中國作為一個國家真正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發生聯繫並進行交流,卻是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的漢代開始的;中國古代真正打開國門走向世界,也是從漢代開始的。

  從中國向西,是廣闊的中亞、西亞和歐洲南部地區。漢代張騫“鑿空”西域開辟的綠洲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自隴中跨過黃河向西穿越河西走廊,經敦煌再向西跋涉,自疏勒(今新疆喀什)向西翻越葱嶺,就可先後到達中亞、西亞以及歐洲東南部直至地中海沿岸。

  在中亞西亞及歐洲東南部地區,迄今已在20多處遺址或墓地發現了漢朝文物。譬如,在阿富汗北部希比爾甘東北的蒂利亞山,發掘的6座大月氏或貴霜初期的貴族墓葬中,有3座墓各出土西漢銅鏡1件,並且墓主人身著絲綢服裝,其年代約為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1世紀。

  哈薩克斯坦西北部的西哈薩克斯坦州列別傑夫卡村,發現的薩爾馬泰族後期文化墓地中,有2座墓各出土漢朝銅鏡1件,墓葬的年代大約是公元2—3世紀。

  中亞西亞及歐洲東南部出土的漢朝文物,主要有銅鏡、錢幣、漆器和絲綢等,並且尤以銅鏡最為常見。銅鏡主要有連弧紋銘帶鏡、四乳四虺紋鏡、方格博局紋鏡、雲雷連弧紋鏡和直行銘文夔鳳鏡等,另外,還有當地製作的“仿漢鏡”,其年代自公元前2世紀末的西漢中期至公元3世紀初的東漢末年。在空間分布上,烏克蘭南部赫爾鬆市郊發現有四乳四虺紋銅鏡,表明漢朝文物向西至少已傳播到黑海的西北海岸一帶,但漢朝文物發現較為集中的地區是中亞的費爾幹納盆地和裡海至黑海一帶。中亞西亞及歐洲東南部出土漢朝文物的年代和空間分布,從考古學上反映出漢代綠洲絲綢之路的開通以及漢王朝同西域諸國的聯繫。

  中亞費爾幹納盆地及其鄰近地區的漢朝文物,是在張騫“鑿空”西域的歷史背景下傳入的。據《史記.大宛列傳》,張騫於漢武帝建元三年即公元前138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先是被匈奴扣留長達十年之久,後來尋機逃脫到了地處費爾幹納盆地的大宛國,此後又先後到達今錫爾河與阿穆河之間索格底亞那的康居、今阿穆河流域的大月氏和大夏,最後於元朔三年即公元前126年回到長安。張騫這次出使西域是從匈奴逃脫才到了大宛等國,不可能帶去大量漢朝物產,但離開大宛時曾許諾,回到漢朝之後“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張騫於漢武帝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或稍後第二次出使西域之時,使團人數眾多並攜帶大量資財,即“將三百人,馬各二匹,牛羊以萬數,賫金幣帛直數千巨萬”;帶有多名副使,“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於窴、扜罙及諸旁國”。由此,漢王朝同西域諸國真正建立起了聯繫,並把大量漢朝物產帶到了中亞各地。此後,隨著漢王朝同中亞諸國之間頻繁的使者往來和貿易往來,漢朝物產源源不斷地西傳中亞,以至於“宛國饒漢物”。新莽和東漢時期銅鏡等漢朝文物在中亞的發現,反映出東漢早期班超出使西域以及後來長期經營西域的一個側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