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對待節日 少點實用主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3 10:17:15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時下,雖然端午節可以放假三天,人們有時間和機會分享“端午經濟”、“端午節日”,比如可以選擇旅遊,參加端午主題活動等。可是,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端午節的文化氣氛還不夠濃。比如“端午旅遊”,形式非常熱鬧,具體的旅遊項目,與端午文化直接聯繫,或深入挖掘的,仍不是太多。提升端午節的文化內涵,不妨少些實用主義,多些文化情趣感。

  所謂實用主義,就是凡事緊扣著現代人的為人處世、謀劃規劃以及未來發展方式等,功利性、經濟性太強,太濃厚:“投資”必須是立竿見影、考學位是為了能增加工資、未來前景必須是財源滾滾等。當然,這些發展思路也不為錯。可當這種思維成為了唯一和至高的發展思路的時候,“經濟崇拜”、“實用崇拜”成為唯一的最高原則,發展之外的東西就會受到忽略和遺忘,就會形成一種發展缺憾。

  就說這個端午文化吧,古人之所以會固定下來這個節日,是因為,它是我們學習思考,學習安靜,學習屈原的內美和潔身自好精神、愛國主義情懷的一個重要機會,我們能從中得到美好的精神淨化和情趣升華。這個淨化的動作當然是非常“慢”、“悠閑”,而且是富有情調的。沉浸其中,才能品味到愉悅舒暢感和民族美感,才能得到厚重的精神熏染和拔節。

  可看看我們的“端午動作”,一個字,快。旅遊行程很快,設計思維很快,文化節奏很快,商業味道太多,商家和政府舉辦節慶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和擴大形象影響,而不是養心、娛樂。就算是有人想去品味其中的韵味,想讓心理節奏慢下來,整個環境也“不配合”,或者說缺乏相應的“精神供給”,這個所謂的“慢”也就成了一種稀缺。所以,端午活動很熱鬧,精神上卻覺得收獲不大。幾乎所有的端午活動,實用主義和物質主義太多太盛,自然就造成了“文化虛無”。

  這正是我們要走進傳統文化的真正原因。端午文化是要“品”的,而不是用來當陪襯的;端午文化是要“享受”的,而不僅僅是“經濟道具”。端午文化更是提升幸福指數的精神拐杖,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商業動作”。所以,我們的諸多端午活動,實用主義應該盡量少一些,而讓情趣主義得到充分張揚、釋放。我們參與和組織端午活動的目的,更在於繼承文化、陶冶身心、提升精神品位。這才是繼承端午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底線和姿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