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元節 探訪廣西資源縣“河燈老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01 10:37:32  


  中評社香港9月1日電/中國網報道,農歷7月15日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是各地民眾紀念先人的日子。在廣西桂林市資源縣,當地民眾選擇用漂放河燈的形式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祝願。據了解,“河燈”對於資源有著特殊的意義。由於境內的資江流入湖南洞庭湖,歷史上資源是桂北與湖南的交通、經濟大動脈。清朝時期,資源水路運輸繁忙,常常發生舟覆人亡事故。為祭奠亡者,每逢農歷七月十五,人們就會漂放河燈,寄托哀思,祈禱平安。 

  8月29日,中元節將近,記者來到資源縣石溪村,村民肖尚明與妻子正忙著把一盞盞河燈搬進屋里。今年76歲的肖尚明做河燈已有近20個年頭,是當地為數不多的河燈製作者之一,被稱為“河燈老人”。在肖尚明家,一套3房一廳的屋內堆滿了荷花樣式的河燈及竹片、鐵絲、泡沫板、顔料等河燈製作原材料。肖尚明告訴記者,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部分河燈已被裝車運往縣城,還有一部分在隔壁鄰居家的倉庫里放著。

  “我從今年5月份就開始做了,現在已經快做了1000個荷花燈。”正說著,肖尚明在妻子的協助下當場演示起荷花燈的製作過程。只見肖尚明將五根竹片交叉,用鐵絲固定其中點,隨後將兩根竹片兩兩捆綁,不到三分鐘,荷花造型初見端倪。肖尚明說,接下來只需將紙用米糊粘在竹片上,著色,固定在泡沫板中,裝上蠟燭,一個荷花燈就完成了。

  在房間里,一個長約2米,寬約1.5米,烏龜造型的河燈格外引人注意。肖尚明告訴記者,這叫龍龜,是他的得意之作,“這個龍龜其他地方是沒有的,它是龍頭龜身。做這個得先把圖樣畫出來,頭身比例非常重要,只能憑經驗自己想象。剛開始做這個比例總是不對,後來做多了就熟了。”

  據了解,肖尚明起初只是喜歡畫畫,對竹編也頗感興趣。1995年資源縣舉辦第一屆河燈節,肖尚明經朋友介紹開始製作河燈。十幾年下來,肖尚明的制燈水平越來越高,不僅有傳統的荷花造型,還發明了魚、鬆鼠、喜鵲、百靈鳥、孔雀等形式各樣、新穎別致的河燈,並多次在資源縣河燈製作大賽中獲獎。

  目前,資源縣“河燈歌節”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當地民間一年一度民風濃烈的傳統節日。近年來,隨著肖尚明的名氣越來越大,已有數十名學生前來向他求教河燈製作技巧。但談起收徒弟,肖尚明搖搖頭,“他們剛開始來了20多個年輕人,後來都走了。”

  當地官員介紹說,如今在資源,製作河燈的人已越來越少。單就石溪村而言,全村只有3個人會做河燈,且年齡都在70歲以上。“做河燈一年只有河燈節的時候才用得上,平時沒人做,也沒人買,所以徒弟們都不學了。但是我喜歡河燈,我會一直做下去。”“河燈老人”肖尚明如是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