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傳出後,毛維傑一度怕媒體怕到關機,直到幾天後才露面澄清:重建一說是媒體的誤讀,莫言文學館只是升級,而這個升級工程早在莫言獲獎前就已經確定了,等到二期工程完成以後,莫言文學館也是免費向社會開放。
“陰謀論”頻中傷
如果說莫言文學館要擴建的流言只是好事者對莫言的側面進攻的話,莫言得獎隨之而來的“陰謀論”則懷有更深的惡意。據《環球時報》報道,自諾獎評委會宣布中國作家莫言榮獲本年度文學獎後,就有瑞典媒體開始指摘獎項背後存在“交易”,這些報道稱,作為莫言作品的譯者,現年88歲的評委馬悅然(漢學家兼瑞典文學院委員)期待從中獲得個人好處。
對於這樣的指責,授獎決定宣布一周後,評委會發言人恩隆德當地時間18日嚴詞駁斥了關於此次授獎決定中摻雜著一名評委的金錢利益考慮的說法。他認為,批評者並沒有閱讀過莫言的作品,因此無法做出文學上的判斷,從而只能轉移到那些“枝節議題”上去。而莫言自己也曾聲明,他在瑞典只出版了三本書,譯者均為陳安娜,“我對造謠者深惡痛絕,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並對蒙受不白之冤的馬悅然先生深表歉意”。
據《環球時報》報道,該報記者隨後採訪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佩爾.韋斯特伯格。韋斯特伯格評價莫言說:“在我作為文學院院士的16年裡,沒有人能像他的作品那樣打動我,他充滿想象力的描寫令我印象深刻。目前仍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僅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這一評價有力地回擊了所謂莫言獲獎有“貓膩”的說法。
據韋斯特伯格介紹,每年9月,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把下一年度候選人提名的邀請發往世界各地,第二年2月1日前會陸續收到候選人的資料,去除那些不夠格的提名信後,將會有一份初選的“長名單”。到4月,經討論、淘汰後,提交一份25人左右的“觀察名單”,5月底,根據院士意見,評委會提出最後的5人“短名單”。之後的整個夏天,院士的主要任務就是閱讀5名候選人的作品,並分別寫出對他們的推薦報告,文學院9月中旬複會,開始進行決選。在結果對外公布當天,提前兩小時,評委會還會再舉行一次投票,以正式確認獲獎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