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莫言並不止步於“殘酷”,在他的小說中,深切的人性關懷在近乎冷酷的語言中噴湧而出,一些細節之生動、深刻,讓人讀來深感震撼。他在自己的文學世界裡一直行進在“浪漫傳奇”和“殘酷現實”兩條路線上。在2006年推出的長篇小說《生死疲勞》中,莫言以“輪回”為小說章節結構的基礎,通過“贖罪”的方式,體現出中國當代文學中罕見的拯救情懷。小說中長工藍臉代表著有罪者對被冤殺者的懺悔,從而把《豐乳肥臀》中略顯生硬地引進的宗教情懷進行了深化,並在《蛙》中進一步強化了“善推斷”。在充斥著濃厚“惡敘事”的中國文壇,這是一股尤為難得的清風。
幻想現實
從直面痛感發散而出
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裡說,莫言作品“把幻想現實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融為一體。”這個“判詞”極中肯。國內媒體把hallucinatoryrealism翻譯成“魔幻現實”,反而造成誤讀。莫言對當代文學最大貢獻之一,是直面慘痛現實,以犀利語言糅合悲憫情懷,把生活中可怕現實逼到產生幻覺的程度。這種直面現實痛感的創作,在很多故事中通過傳統的方式闡發出來,如《草鞋窨子》裡的傳奇、《酒國》裡被灌醉後的各種幻覺等,都是從殘酷現實中發散而出,而不是特意的變形或者出現意想不到的魔幻物品及人物,這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有著本質的區別。
莫言的文學作品深刻地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土壤,又具有廣闊的世界性視野,這使得他在中國文壇的同行中脫穎而出。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他已經是世界文壇上最具知名度的中國當代作家之一。莫言還處在創作的黃金時期,他的創作力仍然極其旺盛,我相信他仍能創作出值得我們期待的作品。
(文章來源: 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