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沃爾夫岡.顧彬:重讀之後再評價莫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01 07:47:14  


沃爾夫岡.顧彬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新京報報道,顧彬經常陷入爭議之中。2006年,他曾因被媒體放大的“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一說,而為公眾所知。日前,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對於莫言的一通批駁又一次引發關注,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甚至提出質疑,認為他並沒有認真讀過莫言的作品。這個揣測是否確實,顧彬對於莫言的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判斷,對於中國當代文學,他又有怎樣的認知。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趕往中央民族大學,顧彬受邀曾在此開設了幾堂關於中國文學的課程。

  課堂上的顧彬
 
  課堂上的顧彬,顯得疲憊異常。他語速遲緩,思維也很跳躍,渙散,呈現出的更多是一些片斷式的連接。儘管如此,他表示:自己早晨5點半就起床備課了,只是自己的記憶力有些問題,這讓他經常忘記一些人的確定名字或者作品,課堂上,能頻繁地聽到他在抱怨自己的健忘。

  在記者參與的兩堂課上,主要講述的分別是“林語堂”和“也斯”,但他並未給出關於兩個作家的判斷性的結論,而是在講述中,加入了很多對其他作家的感官印象和一些感性判斷,這其中包含著他對台灣文學、香港文學的一些概括。他表示自己並不喜歡台灣,而台灣也不喜歡他。說起詩人余光中,他表示“他語言做作,不自然,思想也不深刻。”

  關於莫言 

  對於陳曉明的異議,顧彬表示自己並不知詳情,因為自己很忙,不常上網,更很少通過網絡去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表示,德國之聲記者的原文他不曾見過,但是他的夫人在看後表示,很多言辭被譯得“過於激烈”。他同時表示,採訪中提及的莫言的寫作風格是18世紀末的看法,也並不出自他個人,而是某個德國的漢學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