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絡文學將成主流?主流作家被邊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1 10:17:31  


 
  “圈子化”使主流作家被邊緣
 
  新中國成立以後建立起來的當代文學生產機制是以各級作協為領導、以作協主辦的文學期刊為中心的網狀結構。與“作協—期刊”相配套的是“專業—業餘”作家體制。中國作協和各省市級作協都有專業作家編制,雖然人數僅在數千,但與此相配的是一支堪稱百萬大軍的業餘作者隊伍。他們分布在生活的第一線,從各級文學期刊到廠礦田間的墻報都是他們的發表空間。無論我們今天如何評論這一文學體制和文藝政策的影響功過,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它在一個文盲眾多的國度,全面而迅速地建立起一個文學閱讀—寫作者的網絡系統,這個系統是“新時期”文學復甦和產生轟動效應的基礎。
 
  進入“新時期”以後,文學權力開始向文學期刊集中。文學編輯在享有極大的改稿權力的同時,也形成了優秀的伯樂傳統,資深編輯和業餘作家之間形成了一種切實的“師徒關係”。從“傷痕文學”到“先鋒文學”,每一種文學潮流興起的背後,都可以看到引領風騷的名編們巨大的文學導向能力和組織能力。特別有趣的是“先鋒文學”,在這個以“回歸文學自身”為宗旨的“純文學”運動中,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陀那樣的大刊名編樹起大旗,餘華那樣的縣城青年衝鋒陷陣。對於千千萬萬的基層文學青年來說,從業餘作者到專業作家之間,有一條現實可行的夢想之路。
 
  然而,這條路恰恰在餘華等“先鋒作家”之後被漸漸阻隔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純文學”的理念使發表門檻大幅提高,廣大土生土長的業餘作家驟然失去了晉身的階梯。與此同時,文學期刊未能在社會整體市場化轉型的進程中成功地完成自身轉型,迅速萎縮,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這些都使文學新人的成長既失去土壤又失去方向。
 
  在“業餘作家”衰落的同時,“專業作家”越來越走向自我封閉。嚴格地說,目前的專業寫作是一種寄存在體制慣性延續下的慣性寫作,與其說是精英的,不如說是特權的,本質上是一種圈子內(作協—作家—出版社—研討會)的自我循環。“主流作家”寫作的“圈子化”正是“主流文學”邊緣化的主要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