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網絡文學將成主流?主流作家被邊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21 10:17:31  


 
  網絡文學恢復了民眾的文學夢
 
  正是在“主流文學”荒蕪的田野上,網絡文學的野草旺盛地生長起來。如果說新中國文學機制是靠政治力量建構的,這裡的龐然大物卻是資本。資本使最初非功利的、五花八門的網絡寫作迅速類型化。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就像當年的“革命暴力”把作家變成了“文學工作者”,但與此同時在工農兵中建立起一支前所未有的業餘作者百萬大軍,今天的“資本暴力”又在把作家再度變為“網絡寫手”的同時,迅速建立起一個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覆蓋規模上都足以和當年的“專業作家”匹敵的作家網絡。網站編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期刊編輯的職能,當然,一切都以商業利益為唯一標準。網絡寫手的生存條件可以說極為殘酷,門檻極低,千萬人競發,一日數更、一更幾千字的寫作強度使之幾乎成為一種高風險的青春行業。最後能存活下來的“大神”都得有“小強”般的生命力。不過,不少沒有寫作經驗的寫手也正是這麼硬寫出來了。今天小鎮上的“餘華們”是會投奔文學期刊還是文學網站呢?恐怕是後者。這裡沒有褒貶的意思,我們不能小看粗俗的名利動機對文學的催動作用,沒有一種生命力旺盛的藝術是生長在蒸餾水裡的。總是先有泥沙俱下,才有大浪淘沙。一個文學的大國需要文學人口的基數,應該說,網絡文學恢復了億萬民眾心中的文學夢,修復了千萬文學青年腳下的作家路。
 批評界先學“土著”語言,再發出自己的聲音
 
  一直關注研究網絡文學的馬季先生有言:網絡作家是“在生存中寫作”,主流作家是“在寫作中生存”。“在生存中寫作”決定了網絡文學天然的“當下性”,但能否從中生長出經典性的作品呢?這主要依賴於受眾的分化和分層。在此過程中,精英批評的介入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精英批評能夠有效地影響粉絲們的“辨別力”和“區隔”,將自己認為的優秀作品和優秀元素提取出來,在點擊率、月票和網站排行榜之外,建立一套“精英榜”,對網絡文學的良性發展,抵抗文化工業“向下拉齊”受眾趣味的力量將十分有益。現在,這部分工作一直是“精英粉絲”們在自發地、零散地做,學院派的批評家們極少介入。一方不屑於說,一方也不屑於聽。對於一直高居象牙塔尖的學者們來說,突然發現身下的底座空了,十字街頭上蓋起的摩天大樓與自己無關,難免錯愕。有時我想,如果網絡時代遭逢的是“文學產生轟動效應”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會如何?這就像設想“如果鴉片戰爭打響在康乾盛世會怎樣”一樣。想必戰局會有不同——“主流文學”在保持自身陣營、維護文化領導權以及收編網絡文學等方面都會比今天更有實力。但是,只要市場化、全球化和網絡化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變局遲早要發生。或許,對於文學,我們不能抱任何一種本質主義的態度,文學不必綁定於某種文體,也不必綁定於某種媒介、某種機制。自由、活力和熱愛在哪裡,文學就在哪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