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文化可以讓老字號復活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2 08:33:10  


 
  老字號 兩百米胡同裡的商業神話

  考察樣本:鮮魚口

  歷史淵源:成市於明朝正統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歷史,早期為魚市

  再生用途:特色美食街區,其中70%的店鋪為老字號

  開街不到兩年的鮮魚口老字號美食街,在去年年底獲得了北京市市級特色商業街的稱號。在外人看來,這不啻為一則商業神 話。但是對於前門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葛俊凱來說,這樣的“神話”背後自有其道理。

  “一般新型街區的市場培育期至少要3至5年,但鮮魚口是個例外,開街當天就人流如織,如今每天的客流量有3萬至4萬人次。”葛俊凱認為,將傳統建築、傳統業態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是鮮魚口能夠迅速獲得認可的根本原因。

  鮮魚口東起前門東路,西至前門大街,是一條全長僅有225米的胡同。走進這裡,兩側都是一家家修繕一新的店鋪,灰墻灰瓦,小體量、小開間,透著十足的老北京味道。舉頭,隨處可見古香古色的字號牌匾、抱柱楹聯;低頭,腳下的石板路呈魚鱗狀,井蓋上也有著魚形裝飾圖案,成為這裡的一道別致景觀。

  鮮魚口的街景裝飾,與其歷史有著深刻的淵源。“最早鮮魚口這條街上有條古三裡河,往來有船只,當時有很多商家在這裡做販魚生意,是京城裡最繁華的街市。”葛俊凱說,據專家考證,鮮魚口最早形成於明朝正統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這裡原名鮮魚巷,清至民國時期改稱鮮魚口。1965年後,周邊三條胡同並入其中,統稱鮮魚口街。

  和很多老胡同的命運一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鮮魚口的商業功能漸漸喪失,昔日繁華的街市變了模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葛俊凱曾經騎車路過鮮魚口,當時這裡給他的印象就像是個隨意擺攤的集市,“全是小門小戶,小飯店、小旅館很多,一到晚上地攤也全部擺出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