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揭秘中國文物流失經歷的四次浪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08:44:24  


 
  中國文物流失經歷四次浪潮
 
  對中國文物的流失情況,我經常聽我的老師耿寶昌先生談起。從鴉片戰爭至今,中國文物有四次外流浪潮。
 
  明末清初,英國的大東公司專門把中國瓷器銷往歐洲,英國、荷蘭都是中國瓷器流散地,但那時還處於正常的貿易狀態。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文物被列強大量搶奪與分食,直到溥儀被逐出皇宮,仍有太監又偷又買,不過,第一次浪潮到此結束。
 
  第二次浪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華。這是中國文物大量外流的高峰期。當時,國民黨政府無論財力還是管理上都比較弱,博物館、考古工作都處於比較初級的階段,普通民眾在對文物的保護上也沒有任何意識。
 
  此時,歐美的國力強盛,強大的民間資本沒有去處。於是,收藏藝術品成為了美國社會的一種風氣。在中國,美國文物商幾百美金便能買到中國很好的古董,一萬美金可以買到最好的中國古董,這些古董大都是從大家族、古董商、古玩商店,還有老百姓家裡流散出來的。在陝西、山西、河南、甘肅等地區,文物流失得更厲害,因為,這些地區經常出土漢唐文物,一些農民在耕地、掘墓時,發現了很多東西,但他們並不太懂挖到的是什麼。
 
  古董商看到這種機會後,便專門去民間搜羅,以便宜的價格購入,然後,以較高的價格賣出。那時,一件青銅器大概能賣幾百大洋,這類事件常常在古玩界引起轟動,於是便形成了一種風氣。
 
  1937年,中國的盜墓、仿古之風盛行。在安陽,外國的古董商成天蹲在那裡等著老百姓去挖商代的青銅器,而帶回到美國後,一件青銅器能賣好幾十萬美金。
 
  當然,那時的中國古董商也學會了針對不同國家的客人,仿制不同的古玩,對美國人做仿銅器;對英國人做永樂、宣德青花瓷器;對日本人做萬歷五彩;對法國人做清代的官窑粉彩瓷器等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