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揭秘中國文物流失經歷的四次浪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09 08:44:24  


 
  日本侵華時,他們的士兵都受過相關的教育,所以,對明、清以上的古董,都先是把它們保護起來,拿到手之後,集中起來用輪船運往日本。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大量日本軍官舉家移民美國三藩市落戶,帶去了很多的中國文物,我在美國三藩市便見到了不少用楠木包裝好的中國宋代茶道用具,如茶碗、茶壺等等,這些東西都是他們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從中國搶去的。
 
  說到這裡,我們也不能不提到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前,這可能是第三次文物外流的浪潮。那時,以國家文物商店為經營單位,政策規定乾隆以前不能出口,可乾隆以後卻允許大量出口,嘉慶、道光時期的很多官窑瓷器、書畫以極便宜的價格流失海外,甚至,很多真正是明、清時代的真文物,因鑒定失誤,被當成仿製品賣了。當時,我所在的文物商店,專賣碑帖,很多都是老拓本,還沒裱過的,有清朝光緒拓,還有明代的。日本旅行團一來就幾十個人,進到店裡,每人先抱一堆,然後進行篩選,價格便宜。
 
  改革開放後,中國又出現了文物走私浪潮。香港成為了文物走私的集散地和中轉站,內地的文物到了香港,隨後流散到了美國、中國台灣、日本、東南亞,我看過最遠的流失到了挪威、丹麥與荷蘭,德國、法國更不用說了,直接到香港來進貨。我在香港,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現在回憶起來,非常令人痛心。

  (來源:光明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