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梁鴻獲:農民工是追求現代化的犧牲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9 09:25:38  


梁鴻,女,1973年出生,文學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 梁鴻,女,1973年出生,文學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教授。致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係研究。發表非虛構文學作品《中國在梁莊》(2010),《出梁莊記》(2013);學術專著《新啟蒙話語建構:〈受活〉與1990年代的文學與社會》(2012年),《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2008)等。

  授獎辭

  梁鴻的批評文字誠懇、謹嚴,散文寫作厚實、凝重。她的憂思與執著,來自對故鄉這一精神原點的長久注視,她的愛與痛,植根於此,她對時代真相的追問,對個體生命的逼視,亦從此出發。她發表於二○一二年度的《梁莊在中國》,以一個村莊為樣態,調查、考證、深思,讓無聲者發聲。這既是對他人肉身痛苦、精神流離境遇的觀察與同情,也是對自我的審視與警醒。她對時代之不公、不義的揭發,踐行的是知識分子的責任,她對渺小人群之鄉愁與苦難的體認、書寫,也為文學寫作重新成為一種實學、重返生活世界提供了可靠的路徑。

  獲獎感言

  很高興能夠獲得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散文家獎。感謝組委會、各位評委及南方都市報。這個獎與其說是嘉獎我個人,倒不是說是在嘉獎梁莊。在這個光鮮華麗卻又塵土飛揚的時代,梁莊的農民,從梁莊出發,在中國大地上遷徙、流轉、離散,去尋找那“奶與蜜的流淌之地”,尋找幸福、公平和正義,宛如“出埃及記”。但是,梁莊人卻成為一種反諷的存在。他們沒有找到“奶與蜜”,卻在城市的邊緣和陰影處掙扎、流浪,被歧視、被遺忘、被驅趕,身陷困頓。對他們而言,律法時代還遠未來臨。他們仍是被遺棄的子民。他們承受著這個時代最深的重壓,但同時,卻又那麼堅韌、樂觀,永遠不放棄內心的渴望,不放棄對溫暖、尊嚴、團圓和救贖的渴望。我願意因這個重要的獎項而讓更多的人去感受梁莊。我要感謝梁莊和梁莊人。我從那裡得到的,將永遠無以回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