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著名作家錢鐘書手稿首次大規模曝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1 08:37:31  


 
  這批錢鐘書書法信札大多採用文言文、八行箋。八行箋是指古代的一種信紙,以數排的八列為一整張,每頁信紙都是八列,從右向左書寫。密密麻麻,是錢鐘書的書法寫作特點。這一點,從錢鐘書早期的手稿中即可看出。錢鐘書的書法既不是周正的楷體,也不是飄逸的行書,更像是帶有行書和花楷體的結合。他的文字就像梅花一樣,含苞盛放,疏密有致。但在錢鐘書晚年的鋼筆手稿中可看出手略微顫抖,因此,錢鐘書的早期毛筆書法墨跡都是相當珍貴的。

  原作手稿披露出版細節

  一是錢鐘書《也是集》。《也是集》由80年代初論文三篇加摘選《談藝錄》補訂本組成。此書於1984年由香港廣角鏡出版社出版。錢鐘書在前言中提到:“李國強先生要我自編一本文集,交給他出版。我很為難,幾十年前的舊作都不值得收拾,近幾年新寫的又太少,一時上也增多不起來。馬力先生出了個主意,費了些勞動,拼凑成這本小書。它與其說是我的成果,不如說是這兩位朋友的美意的標誌。錢曾的‘也是園’以藏書著名,我不避冒牌我那個本家的嫌疑,取名《也是集》,也算是一部文集吧。”207頁箋紙鋼筆手稿《也是集》,記錄了錢鐘書創作中的思考,對於錢鐘書的研究者和粉絲們不失為最大的寶藏。

  二是楊絳的《幹校六記》。該書寫於1980年,最早由香港《廣角鏡》雜誌1981年4月號刊登,後由三聯書店1981年初版。書中記述了1970-1972年間作者夫婦在河南幹校的種種“瑣細的舊聞和飄忽的感受”。《幹校六記》出版時還有一段故事,吳學昭在《聽楊絳談往事》中記錄如下:“這部《六記》當時在大陸不好出,就托三聯的範用幫助將稿寄香港,範用看了喜愛得不肯寄出,他自己又不敢用。後來香港《廣角鏡》的李國強給他來電報說,‘你再不寄,我就專程飛到北京來取稿’。範用只好寄出稿子,李國強親自下印廠,一星期內就出版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