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百年孫犁:文壇非常可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1 08:37:49  


 
  端詳孫犁的一生,能看到一條清晰的從青春到晚年的明滅線。他兩篇廣受贊譽的小說,長篇《風雲初記》和中篇《鐵木前傳》,也像一個隱喻。光看名字,便知最起初,他是有所希冀的:通常有初記、前傳便會有再記、後傳,但之後“十年荒於疾病,十年廢於遭逢”(1978年,孫犁在給閻綱的回信中所提),他身心俱疲,兩篇小說都沒了後續。

  在孫犁的解釋中,放棄前者,是因為他才情有限,生活經驗不足,缺乏駕馭長篇的經驗。熟悉孫犁作品,和孫有著深厚交往的《中國發展觀察》編審衛建民也曾表示,孫犁擅長“情態”寫作,缺乏“情節”的編制功夫,他用寫史的觀念寫小說,很快就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而後者,則是一本“不祥之書”。《鐵木前傳》寫到第十九節時,孫犁跌了一跤,隨即得了一場病,病中只補寫了簡短的第二十節,就草草結束。“文革”時,被抄家六次中,有三次是借口查抄《鐵木後傳》的,這讓他一家人百口莫辯。後來,孫犁說,寫小說常常是青年時代的事。人在青年時,對生活充滿幻想,會追求沒有實現的事物,但到晚年,艱辛歷盡,常常對自己有雲散雪消、花殘月落之感,就寫不成小說。在晚年,他更好一點哲學,寫寫散文、雜文,所以,《鐵木後傳》他是寫不出來了。在他的前半生,他密集發現了人性美,而後半生,則頻頻看到了人性惡。

  邊緣式生存哲學

  孫犁一直主張遠離政治,文壇,他曾經說過,“我一生作文,像個散兵”。當荷花澱派被作為一個派別所推崇時,他說愛好相同的人熱鬧熱鬧是可以的,但他認為這個流派在當時看來還沒有形成,將來希望也不會很大。他覺得文學可以從模仿學起,但應該盡快從幼稚狀態擺脫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文人宜散不宜聚,一集中,一結為團體,就必然分去很多精力,影響寫作。散兵作戰,深山野處,反倒容易出成果,而他,也一直踐行著自己的這種邊緣式生存方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