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靖國神社僵局真的無解?未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16 15:13:14  


 
  但無論“分祀”還是“新設”,均因遭遇障礙而擱淺。

  2006年4月9日,民主黨代表小澤一郎提出“分祀”主張,官房長官安倍晉三即予以抨擊,稱,“政府申請取消合祀有違憲法第20條信教自由的規定,違反政教分離的原則。此事應由靖國神社決定,政府不應介入。”但是,靖國神社方面強烈反對分祀。2005年6月初,日本共同社就是否贊成“分祀”進行調查問捲,6月4日靖國神社即發表聲明予以抗議。6月9日日本神社本廳(全國八萬神社的總部)也發表聲明稱,“從神社祭祀之本義考慮,分祀是不可能的”。

  東條英機的孫女東條由布子更是聲稱:“不應在別國提出要求後,就考慮是否分祀英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是勝利者單方面的審判,我們從來不予承認。”

  新建祭祀場所同樣受阻。2002年7月31日,日本遺族會召開“全國戰歿者遺族代表會議”,通過了《堅決反對新設施構想》的決議。同年11月19日,日本遺族會會長古賀誠向官房長官福田康夫遞交了請願書,提出“(有關新設施建設的)意見無視戰歿者家屬的感情,使在我們心中作為'追悼戰歿者的中心設施'的靖國神社徒具軀殼。”

  2005年6月25和26日,《朝日新聞》就新建祭祀場所進行了一次全國性輿論調查。結果顯示,42%的人贊成,34%的人反對。反對者的理由,一是認為在參拜靖國神社遭到別國反對後作出的這一決定,將使日本在外交上陷於被動;二是非宗教場所的“悼念”,不具有神道的“慰靈”和“鎮魂”內涵,不符合日本人的傳統習俗;三是相信將來亡靈一定會合祀於靖國神社,是很多參戰官兵的遺願,對此應予以尊重。

  除了上述兩個受阻方案外,日本還曾就此提出過兩個方案,一是“國家護持”。早在1956年,部分自民黨議員已組織“遺族議員協議會”,開展由“國家護持靖國神社的立法活動”,即由國家而不是宗教團體決定戰歿者名單;以國費承辦神社慰靈活動;天皇和首相等可無障礙正式參拜。1974年,由自民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了《靖國神社國家護持法案》,但因未獲參議院審議通過而成廢案。二是擴建距靖國神社僅數百米之距,安置約35萬多名海外戰場陣亡官兵遺骨的“國立千鳥淵陣亡者墓苑”。此方案由時任自民黨政調會長的中川秀直在2006年最先正式提出,經濟財政擔當大臣與謝野馨在8月10日發行的《中央公論》撰文支持這一方案,但最終也未有結果。

  難道“靖國神社問題”真的難以化解?筆者認為未必。首先,正如2006年3月宮本雄二在赴任日本駐華大使時所言:“一旦政治領導人作出決斷,靖國神社問題終將能找到解決辦法。”按照筆者的看法,即便一時沒有解決辦法,日本政要不參拜靖國神社以免傷害中韓兩國民族感情,本身也是一種方法。

  其次,中日兩國正陷入美國政治學家約翰.赫茲提出的“安全困境”,即彼此視對方為威脅。因此,中日兩國盡力避免採取有可能被對方視為“敵意”的行為,至關重要。尤其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政府應接受《東京新聞》8月4日刊出的前外務次官慄山尚一的公開建議:“擱置爭議是唯一解決辦法。”事實上,這不僅是中方的建議,也是雙方曾經達成的共識。

  第三,“靖國神社問題”是由民族感情的摩擦點燃的,而8月5日公佈的《中國日報》和日本“言論NPO”聯合調查顯示,中日受訪者彼此“印象不好”的比例,分別高達92.8%和90.1%,創歷史新高。因此,如何增加兩國國民之間彼此好感度,是當務之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