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靖國神社藏被搶中國文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7-02 16:50:25


 
  歪曲歷史隨處可見

  除了“低調”隱藏劫掠文物,靖國神社各個展室對侵華戰爭的介紹充滿著歪曲。對甲午戰爭的解釋是:1894-1895年間,因朝鮮起內亂,受朝鮮的邀請並保護日本僑民而出兵中國。對“九·一八”事變的解釋是:害怕中國內亂影響“滿洲”,並為防止戰火波及,於是擴大軍事行動使“滿洲”獨立。對於“一·二八”事變的解釋為因1932年1月,上海地區抗日團體陸續增加,為了保護日本僑民而派軍隊實施鎮壓活動。對於濟南事變則解釋為1928年,國民政府軍北上對付軍閥,日本軍為保護僑居地派兵阻止。對“七七”事變則稱中國軍隊首先發動攻擊,日軍為還擊而引發事變。

  靖國神社的廣告牌上,號召正式參拜者順路“拜觀游就館”的用意十分明顯。“游就”二字取自中國典籍,本意是君子交必交有德之士。這裡的宣傳册卻寫成要參觀者“接觸、學習為國家獻出尊貴生命的英靈的遺德”。這樣侵略戰爭成了“聖戰”,戰爭亡靈被寓意成有德的“君子”,而紀錄片的解說詞竟然宣稱“參加大東亞戰爭的人中,沒有一個是為侵略而戰。”

  類似對侵略戰爭的美化在靖國神社比比皆是。在“第二大鳥居”兩旁一對高大的石塔上,14面浮雕描繪了日本軍從1894年到1933年的戰史,其中9面與侵華戰爭有關,諸如1900年“攻占天津”等。這些公然宣揚侵略戰爭的浮雕,在戰後初期是被禁止展示的。之所以至今保留,是被做了手腳。日本有文章披露,因石塔讚揚日本軍國主義,盟軍指令將其毀掉。負責執行的負責人以石塔“太大”為由,提出以在浮雕上塗水泥覆蓋。但覆蓋中做了手腳。為了保護浮雕,他們在塗水泥前先覆以薄板,以便日後容易揭掉。浮雕便在不知不覺中露出本來面目,內容繼續發酵,軍國主義幽靈繼續徘徊。

 由於日本對待歷史問題的態度,再加上中日沒有相關協議,中國想要追回戰爭期間流失至日本的文物,哪怕是其中一小部分,都面臨巨大困難。儘管如此,中國一直沒有放棄過努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