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梁海明語中評:看橋非橋 破港珠澳大橋困局
http://www.CRNTT.com   2021-08-07 00:14:44


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受訪者供圖)
  中評社香港8月7日電(記者 沈而忱)港珠澳大橋即將迎來通車三周年,但今時今日,港珠澳大橋頻頻“遇冷”,不僅淡出港人視線,香港政府也未見有任何實質性舉措,使得其功能作用被擱置。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對中評社指出,要破解港珠澳大橋的困局,需要跳出大橋本身,做到“看橋不是橋”,把功夫放在橋外。香港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國際人才中心,更可在政治上承擔“一國兩制”融合的大課題研究,為粵港澳三地的進一步融合打下基礎。

  梁海明表示,由於疫情的影響,以及香港與澳門、珠海沒有通關,導致各界逐漸對港珠澳大橋的功能、作用缺乏信心。他通過人工智能的情緒分析模型發現,港珠澳大橋開通的第一年,各界對大橋的正面和中立態度高達99%;但在過去一年,各界對大橋的態度,出現了一些變化,不僅各界對大橋的正面和中立態度下降到95%,且對大橋的負面態度上升至3%。

  梁海明分析道,除了各界未見政府對港珠澳大橋有什麼相關的前瞻性的戰略部署出台,認為港珠澳大橋的功能作用被擱置之外,也有如下三種負面情緒。第一,港珠澳大橋遲建了20年,如今珠三角西部的貨物要通過大橋經香港“出海”的已不多;第二,港珠澳大橋沒有實施“雙Y”(加上深圳)方案,未能提高大橋的使用率以及經濟、社會效益。第三,由於制度的阻隔,協調工作不易,港珠澳大橋開通至今暫時未見有效推動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深度合作。

  港可通過大橋打造國際創科中心

  “如果看橋只是橋,可能困惑還會存在。但如果看橋不是橋,功夫放在橋外,或有助於破解港珠澳大橋面對的困局。”梁海明舉例道,在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香港要建設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它城市的科技創新合作,共同建立國際化創新平台,完全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來推進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港珠澳三地聚集了五所全球頂尖高校,擁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能力、良好的教育資源,國際化的貿易與金融人才以及來自海外的頂級科研人才,科研力量雄厚。若能完全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功能,聯合三地高校、科研機構合作進行科研攻關、共同培育創新人才,同時借助港澳地區法治、語言等的國際化和便利化,吸引和招聘更多外國高端科研人才、頂尖大學畢業生,對內可充實科研創新力量,對外能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這不僅有利於打造香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也有利於打造香港成為國際人才中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