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日本計劃引進F-35隱身戰機。 |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經過近3個月緊鑼密鼓的籌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防衛三箭”終於露出真容——12月17日,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新《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等3份全面涵蓋防衛和安全領域的綱領性政策文件。
當天晚上,安倍出席了由數十位所謂專家組成的“安全保障法律基礎重構相關懇談會”。會上,他又迫不及待地對修改關於集體自衛權的憲法解釋表達出強烈的意願,甚至敲著桌子說:“僅靠個別自衛權能保護國民生命和確保國家生存嗎?在導彈等威脅簡單地越過國界並瞬間抵達我國時,不需要集體自衛權嗎?”
當時就有媒體評論稱,安倍刻意渲染周邊威脅、製造緊張氣氛,並以此為借口擴充軍備、增強軍力的野心昭然若揭,其披著“和平主義”外衣的安倍“軍事學”也原形畢露。
安倍已經進入戰爭氣氛
《國家安全保障戰略》被日本媒體稱為“在首相官邸主導下進行的”,因為安倍曾親自在官邸與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外相岸田文雄、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官房長官菅義偉等對該戰略方案商談並進行確認,具體由助理官房長官兼原信克負責制定。
該戰略規劃了日本外交和安全綜合指導方針,提出首先要從整體上強化日本防衛能力,包括完善防衛體制,如增強國土警備制度以及海洋監視制度等。其次要深化日美同盟,以及發展同東盟、澳大利亞及韓國的戰略合作關係。該戰略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新概念“積極的和平主義”,日本《朝日新聞》稱,該戰略以此為基本理念,對中國和朝鮮表明極為強烈的關注和擔憂。安倍要擺脫二戰後傳統和平主義的政策,意圖修改“集體自衛權”的解釋,但因遭到公明黨等的反對而沒有寫入該戰略中。
《防衛計劃大綱》是日本防衛政策的基本方針,規定了基本原則和基本政策。日本於1976年首次開始制定,此後曾修訂,這次新版《防衛計劃大綱》與以往不同,提出要構築“綜合機動防衛力量“,即要適應當下的安保環境,不斷調整防衛能力,並針對突發情況具有應對能力;要作好長期應對重大突發情況的準備,貫徹進行警戒監視及軍事演習等。該大綱特別提出要加強島嶼防衛,建立奪島和護島的專屬部隊——陸上自衛隊的“水陸機動團”,確保海陸空立體作戰。
《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是在防衛大綱的基礎上,政府每5年制定的一次中期防衛力量建設方針,這次是從2014年開始的5年中期計劃,提出了詳細的部隊裝備和軍費等,計劃要引入新型早期預警機、無人偵察機,增強預警能力;為提高島嶼防衛能力,日本將新引進52輛水陸兩用車,99輛機動坦克,17架魚鷹運輸機,以及28架F35戰鬥機等。為此,從2014年到2018年這5年,防衛預算上限可達24.67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萬億元)。這意味著日本防衛預算較往年將首次增多。
這3個文件的共同點是渲染日本安全形勢嚴峻,受到“周邊威脅”,強調要加強軍備,強化日美同盟,修改和平憲法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最新出版的日本《現代周刊》撰文稱,安倍已經進入戰爭氣氛,並對其在安保政策等問題上的冒進提出質疑。國外一些媒體指出,安倍“防衛三箭”不僅為日本在未來5至10年內的擴軍備戰計劃提供了明確的行動指針和政策,同時也為日本掙脫和平憲法約束、再次倚仗武力竊據他國領土鋪平了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