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雲南河口2.7億建文化長廊 欲花3億拆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0 16:24:40


拆除已經在進行
 
  2010年年初,一份名為“中國—東盟河口國際旅遊文化景觀長廊”的商業項目,被寫入紅河發改委一號備案中。它的項目用地,正好位於中方界河的河堤上。

  和其他開發項目相比,這個由河口山水房地產公司負責運作的項目,顯得有些特殊,“政府特批”的字樣反覆出現在該公司的營銷文案和河口當地的宣傳報道裡。

  在當年的官方語境中,“文化長廊”的主要作用是擴充城市空間,靚化河岸。“經多方徵詢意見和論證後啟動。”但據當地官方一名知情人士透露,事實上“文化長廊”項目剛一提出,便遭到多名當地官員的反對。“主要是擔心會不會引起國際糾紛。”知情人士回憶。

  儘管有反對聲,在知情人士所言的“當地主要領導”力主下,項目有條不紊地進行了報備、審批。資料顯示,該項目的土地使用類型為掛牌出讓。2009年11月開建的“文化長廊”工程,歷時1年零4個月竣工,總長度為1053米,總用地面積16678.7平方米,共有商業用房150套,總投資額為2.7億元。

  被冠以“邊境明珠”等多個頭銜

  一名當地官員告訴記者,在項目規劃的過程中,確有協調越南方面的舉動。

  “報備、審批方面有些瑕疵。有些程序是在建設的過程中逐步補辦的。”這名官員稱。

  這裡有大約40家餐飲店,10餘家酒吧,15家商貿公司、旅行社和大量的家具店。按照歐式風格打造的這些商鋪,全部是兩層設計,安全使用年限為40年。從邊檢口岸向河口縣政府方向的濱河路上,夾著少量的納涼場所和文化廣場,150間商鋪一字排開。

  在建成後,這個被設計為“商業、文化、旅遊觀光的一體建築景觀帶”,曾由當地媒體不吝美譽地反覆宣傳,甚至被冠以“邊境明珠”等多個頭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