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學生學霸社交障礙:從成績中尋求心理平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2-15 16:42:20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這是全省最好的高中之一,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占全省的一半。理所當然,這裡學霸雲集。他們中一些人有著《生活大爆炸》中“謝耳朵”式的天才思維,也有普通孩子難以體會的社交障礙。他們經常被人調侃,“學霸的世界我們不懂”。

  對此,北京大學心理衛生博士汪冰說:“人的成長過程,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任務,除了好好學習,社交也是青春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從學習成績中尋求心理平衡

  高三學生小華在同學眼中是一個特別“規整、踏實”的學生。他不愛開玩笑,上自習課有同學說話,他會主動阻止。課間有同學經過小華的桌邊,跟他隨口說句什麼,往往會看到他抬起頭,眼神迷茫,“啊,啥事?”明顯沒有從題海中緩過神來。這樣的情況發生多次之後,不少同學都自覺愧疚,覺得打攪了小華,也就漸漸不再和他說話了。

  沒有人和自己說話,小華覺得不是個事兒,“每天那麼忙,哪有時間跟人厮混”。的確,他每天的行程是精確而固定的:早上5點半起床,整理錯題到7點,之後上學;課間要麼去廁所,要麼去辦公室搶位置問問題(課間問問題學生太多,誰跑得快誰先問);下午6點50放學,在食堂吃完飯,要趕在7點20之前回到教室;下晚自習回家,再學到凌晨1點。“有時候吃飯,吃著吃著就睡著了”。

  對此汪冰分析說,比起社交,學習獲得成就感的可控性顯然更高——花多少時間,獲得多少分數。

  “看一本書不需要妥協,不需要跟人打交道;和人打交道,需要去建立關係,照顧別人的情緒,多麻煩。”汪冰說,“就像讓爸爸選擇忙事業還是忙孩子:忙事業一個小時會獲得實在的回報;忙孩子一個小時,可能什麼都沒有。”所以,喜歡某個學科、學起來不累,這對學霸來說可控性強、成就感高,不願意在社交上投入過多精力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一個孩子本身就有社交障礙,學習好也會成為獲得心理平衡的方式。”汪冰解釋,在青春期,自我意識和價值感依賴於他人——他們喜不喜歡我。然而,在中學還有另外一種評價維度——考試成績,“如果一個籃子的雞蛋(社交)都打碎了,那自然希望另一個籃子(學習成績)裡的雞蛋多一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