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從具體人群出發,才能有的放矢。”丁元竹表示,在美國,可以利用大數據等智能化的方式對每個人的性別、家庭、文化背景等進行分析,看相關群體會出現什麼可能的狀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發達,完全可以把各群體的信息精確化,從中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在關信平看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很多人開始在一定程度上“有錢有閑”,在主觀上追求一種舒適休閑的生活方式。問題是,當下中國還沒有到發達國家的程度,在這方面尚沒有條件完全效仿。
“人均年收入6000多美元的中國,現階段不能去跟人均年收入5萬美元的國家攀比,即使有一部分人有這個條件了,也不適合全社會效仿。”關信平如是說。
拒絕“未富現象”蔓延
事實上,在輿論對社會現象的總結中,“未富”並不僅僅指向“先懶”,還有“未富先老”、“未富先炫”、“未富先累”等多種在國家“未富”的大前提下出現的社會問題。
與許多國家一樣,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代際差異在日漸凸顯。專家認為,改革開放之後出生的很多年輕人,跟老一輩人不一樣,沒有見過匱乏的時代。他們從小吃穿不愁,沒有改變生活現狀的急迫壓力。“但還是應當提倡艱苦奮鬥,年輕人一方面要更努力,另一方面要靠智力去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靠時間和體力的大量付出。”
同樣重要的是,解決“未富現象”,貧富分化問題需要解決。關信平表示,社會中有一小部分達到“有錢有閑”程度的群體,給社會的影響很大。而滿大街的消費品、星級酒店等高檔消費方式,以及電影、電視上琳琅滿目的生活方式,都吸引人們去模仿。
“需要從社會層面去解決。國家應下大力氣掃除權力濫用、裙帶關係等障礙。”顧駿認為,如今,需要在宏觀層面著力解決社會公平的問題,繼續為每個人提供奮鬥空間。“政府需要創造條件,讓所有勞動者都能看到生活變好的可能性,讓群眾過上體面而有尊嚴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