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錢克明:轉方式調結構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09 17:12:52


  中評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林艷 黃博寧)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9日下午3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共有16名委員發言。其中,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總經濟師錢克明以《轉方式調結構加快“十三五”現代農業發展》為題目發言,並提出五點建議。

  由於“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我國糧食連續十一年增產,農民收入連續十一年快速增長,對社會經濟穩定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國農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也在發生深刻變化,今後我們不能再追求“十二連增”,甚至“二十連增”了,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一是資源環境透支嚴重,發展方式須儘快轉變。我國年化肥使用量占世界的35%,相當於美國、印度的總和;農藥利用率僅35%,比發達國家低10—20個百分點;地下水嚴重超采,部分地區地表水和耕作層土壤污染嚴重。總體上看,我國農業投入品邊際效益明顯下降,環境容量逼近極限,資源約束進一步趨緊,原有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

  二是消費結構變化,產業結構需作相應調整。我國居民消費已由數量擴張轉入結構升級階段,在農業上主要表現為對動物性產品消費增加、對品質安全要求提高、對田園風光的嚮往及對農耕文明的懷念,這對農業結構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受國際市場影響加深,支持調控政策要進一步完善。2014年我國進口1億噸糧食,據專家估計,其中僅一半是國內供需缺口拉動的“必需進口”,另一半是內外價差驅動的“非必需進口”,從而造成“邊進口、邊積壓”、“洋貨入市、國貨入庫”的怪像,原有支持調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四是增長動因改變,轉型升級具備一定基礎。2014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61%,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6%,我國農業增長已由主要靠增加勞動力和物質投入等傳統要素驅動,轉向主要靠科技和資本等現代要素驅動。此外,近年來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為現代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我國農業正在發生轉型,我們應順勢而為,主動調整發展目標、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快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升級換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