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晚清110歲母親:五世同堂後人170人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29 15:58:26


   
  通達
  
  土改時,鐘世昭一家分得了十餘畝田地,日子才逐漸好轉。
  
  1964年,20歲的么兒子曾禮財響應招兵,離家參軍。兒子離開的那天,鐘世昭是被瞞著的。因為之前大兒子、三兒子均提出要去當兵,被她堅決攔下,“子彈沒長眼睛,就怕回不來。”
  
  鐘世昭最終發現么兒走後,在悲傷憂懼中度日。三兒子曾禮國念過私塾,在母親的口述下,給遠在軍營的么弟寫信,一五一十將家長裡短、村裡的瑣事一 一告知。其中有一次,鐘世昭在田埂上趕牛回家,由于田埂太窄,她的腳小站立不穩,被牛擠到水溝裡,渾身都是泥土渾水……信裡把事情敘述得很平淡,但是曾禮財卻看得淚流不止。
  
  他想過和別的戰友一樣退伍回鄉照顧母親,但是由於他是昆明軍區通信總站的駕駛員,是技術骨幹,他不得不留下來。
  
  參軍4年後,他才第一次回鄉探親。此時,母親鐘世昭已經是62歲。當他走到家門口,母親迎出來,激動地流下了眼淚,“我的兒啊……”
  
  在家呆了12天後,曾禮財辭別父母,再次踏上回程的路。這一次,母親雖有不舍,卻未挽留。
  
  最怕孤單
  
  1972年,鐘世昭丈夫去世,這一年,她66歲。子女們輪流把她接到家裡住。在城裡,她不停洗衣、打掃、拖地……將房間整理得幹乾淨淨。也有兒子住在農村,她也跟著回到農村生活,直到70多歲都還扛著鋤頭下地種菜,背背簍上街賣菜。兒子們心疼她太辛苦,她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人要做活路才有吃的。”
  
  在她90歲時,身體不如從前了,她還動手不停。要麼去幫著燒柴火,要麼幫忙擇菜、掃地……直到100歲過後,由於眼睛不好,才慢慢放下了家務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