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這些年來一直立在李卡德父子間那堵無形的墻被推倒了——近日,中央電視台一則阿拉伯語新聞播出了蘇丹小夥兒李卡德在中國當青少年足球教練的故事,萬里之外的父母看見這條新聞後,終於對他說了那句久違的“我們為你驕傲”。
“這種理解和支持,以前從來沒有感受到。”父母對他當足球教練態度轉變一事,被李卡德用中文寫在“最近最高興的事”問題下。李卡德崇敬父親,但近6年來,他已習慣了電話那頭的反對與質疑,萬里之外,家人的困惑、擔心與不滿一度升級為斷絕經濟支持。父母試圖改變李卡德,因為基層足球教練的境遇,無論在蘇丹還是中國,都無法令父親滿意,接手家族生意,繼續從事中非家具貿易,才是父親為大兒子規劃的未來。
做生意,其實是李卡德最初來中國的目的。雖然從小喜歡足球,14歲就接受了正規的職業足球培訓,16歲甚至簽約了蘇丹當地俱樂部,但一次受傷把這名當初叫哈裡德的男孩從綠茵場扔進散發著木頭味道的東方家具間。少年哈裡德未曾想到,這些家具的故鄉,將成為他的第二故鄉,“最初就是想學習中文,幫家裡打理生意。”
2010年,父親最常出差去的廣州讓哈裡德對“中國”有了切身體會,“天氣很熱、人特別多、吃東西也不適應。”語言不通,他只能和非洲朋友混在一起,但來自於陌生國度“有點奇怪”的感覺,讓從小家教很嚴的他莫名興奮,他開始積極融入環境,結果成了圈子裡最先把中文說得溜兒的人。沒過多久,他去武漢讀書,但隔三差五的雨天、夏天的悶熱、冬天的陰冷都讓他感到不適,他帶著朋友給取的中文名“李卡德”來到北京讀碩士,“木子李,電話卡的卡,德國的德。”他至今仍這麼介紹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