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繼續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擴大實施範圍,新增一批重點縣開展黑土地保護整建制推進試點,開展控制黑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保水保肥、黑土養育等技術措施和工程措施。
25。農作物秸秆綜合利用試點。在農作物秸秆總量大的省(區)和環京津地區開展農作物秸秆綜合利用試點,支持150個左右重點縣實行整縣推進,堅持多元利用、農用優先。
26。漁業增殖放流和減船轉產。在流域性大江大湖、界江界河、資源退化嚴重海域等重點水域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推動海洋捕撈減船轉產工作,支持漁船更新改造、漁船拆解、人工魚礁、深水網箱、漁港及通訊導航等設施建設。
27。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建立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制度,支持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開展禁捕試點。
28。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繼續選擇部分生豬、奶牛、肉牛養殖重點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整市、整省推進治理。按照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方針,以就地就近用於農村能源和農用有機肥為主要利用方式,改造完善糞污收集、處理、利用等整套糞污處理設施,實現規模養殖場全部實現糞污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努力形成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發展的產業格局。
29。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選擇150個果菜茶種植優勢突出、有機肥資源有保障、有機肥施用技術模式成熟、產業發展有一定基礎、地方有積極性的重點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承擔主體,探索一批“果沼畜”“菜沼畜”“茶沼畜”等生產運營模式,推進資源循環利用。
30。推廣地膜清潔生產技術。在內蒙古、甘肅和新疆開展廢舊地膜回收整縣推進試點,支持100個縣建立健全廢舊地膜回收加工體系,推動建立經營主體上交、專業化組織回收、加工企業回收、以舊換新等多種方式的回收利用機制。以棉花、玉米、馬鈴薯為重點作物,示範推廣地膜覆蓋、集雨補灌、抗旱抗逆等節水技術,地膜厚度不得低於0.01毫米。
31。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以河北黑龍港流域為重點,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推廣農藝節水措施,實施耕地休耕試點。
32。重金屬污染耕地綜合治理。以湖南長株潭地區為重點,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綜合治理,推行種植結構調整,實施耕地休耕試點。
七、支持農業防災救災
33。農業生產救災。立足地方先救災、中央後補助,中央財政對各地農業重大自然災害及生物災害的預防控制、應急救災和災後恢復生產工作給予適當補助。
34。動物疫病防控。中央財政對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強制撲殺和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工作給予適當補助。支持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戶)實行強制免疫“先打後補”的補助方式。
35。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納入中央財政保險保費補貼範圍的品種為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森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和天然橡膠,按照農業保險“自主自願”等原則,農民繳納保費比例由各省自主確定,一般不超過20%,其餘部分由各級財政按比例承擔。在13個糧食主產省的200個大縣深入實施農業大災保險試點,啟動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試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