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各朝皇帝的面子工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8 16:04:27


 
  對大明的眷戀和對大清的怨恨。

  朝鮮不喜歡清朝,更確切地說是怨恨,這種怨恨夾雜著切齒的嘆息,背後的詛咒和暗地裡的諷刺,成了縈繞朝鮮長達三個世紀的夢魘,直到今天,在當紅熱門韓國歷史大戲《宮中殘酷史》中,還能嗅到這種滿滿的怨恨。

  這部戲的開篇以極為戲劇性的場景,展示了朝鮮王朝的奇恥大辱——丙子胡亂。1637年,滿清大軍長驅直入國都,逼迫朝鮮脫離明朝藩屬,成為清國附庸。次年2月24日,朝鮮國王李倧脫去王服,改換青衣,徒步前往三田渡朝見清國皇帝皇太極。朝鮮全國上下從此也背負了巨大的道德倫理包袱。堂堂華夏天朝的藩屬,竟然最後屈膝於蠻夷階下,國之大恥,莫此為甚。在三田渡被迫給皇太極下跪的國王李倧,在事後每當語及皇明,都涕淚橫流。

  明朝時,進京朝見的朝鮮貢使將自己的任務稱為“朝天”,而到了清代,則改成了“燕行”,清朝的君主也被朝鮮君臣暗地裡稱為“虜主”、“胡皇”。每當中國發生動亂或是政爭的消息傳來,無論真假,朝鮮國內都要幸災樂禍半天。

  朝鮮相信既然中國已經被胡虜竊據,衣冠文物,喪失殆盡,那麼只有保持了明代衣冠的朝鮮,才是道統心法相傳的華夏所在。

  儘管朝鮮對自己承載的道德義務如此自信,但當日本入侵朝鮮時,朝鮮還是像兩百年前求援明朝那樣向清朝求援,可惜此時的日本已非吳下阿蒙。甲午一戰,清國敗北,朝鮮在1910年被日本徹底吞並。

  被朝鮮怨恨了長達270餘年的清王朝也在朝鮮亡國的一年後被革命推翻,但從此兩國都有了同一個怨恨與糾結的強鄰,那就是日本。

  (來源:《新週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