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春節歷史演變與民俗傳承 給壓歲錢有講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10 15:12:43


   
  年夜飯當然有南北的地域差異,南方除了菜肴外,要吃糍粑或年糕,而北方一般吃餃子。餃子在中國起源很早,它能成為北方大年的標誌食品,一方面因為餃子本身的美味,另一方面餃子是時間變化的象徵物,在民俗觀念中,新舊年度的時間交替在午夜子時,在除夕與新年交替之際,全家吃餃子以應“更歲交子”時間,表示辭舊迎新。此外,為了添加節日的生活情趣,有的地方在包餃子時,還在其中加入糖塊、花生、棗,乃至錢幣等物,誰吃到什麼餡的餃子,誰就獲得好的預兆。吃到糖塊標誌著生活甜如蜜;吃到花生者就表示長生不老;吃到棗子意為早得子嗣;吃到錢幣者自然新年有好的財運。
  
  壓歲錢
  
  除夕夜吃完年夜飯,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以祝福晚輩平安度歲。壓歲錢是小兒新年最盼望的禮物。壓歲錢相傳起源較早,但真正流行是在明清時期。壓歲錢有特製錢與一般通行錢兩種。特製的壓歲錢是仿製品,它的材料或銅或鐵,形狀或方或長,錢上一般刻有“吉祥如意”、“福祿壽喜”、“長命百歲”等。
  
  明清時期通常用流通的銀錢作壓歲錢。這種壓歲錢,有直接給予晚輩的,有的是在晚輩睡下後,放置其床腳或枕邊。壓歲錢本來是祝福的意義,但用流通的制錢給小兒壓歲,這就給孩子帶來了自主消費的愉悅,這種情形恐怕是明清以後才有的新現象,它開啟了壓歲錢由信仰功能向節日經濟功能轉變的趨勢。民國以後,各錢鋪年終特別開紅紙零票,以備人們於壓歲錢支用。當時還流行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寓“長命百歲”之意;給已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徵“財源茂盛”、“一本萬利”。使用現代紙鈔票後,家長們則喜歡選用號碼相連的新鈔票,預兆著後代“連連發財”、“連連高升”。
  
  守歲
  
  年夜飯後,全家人圍坐在火爐旁邊,拉家常,聊未來,談天說地,一直聊到五更天明,迎來新歲。人們在辭舊迎新的除夕,以通宵不寐的形式守候新年的到來,稱為“守歲”。
  
  守歲的習俗在中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守歲的目的是祈求長命。因為是整晚不睡,人們要打起精神強坐,所以在北方俗語中稱為“熬年”。民間為了阻止人們除夕睡覺,還形成了一種禁忌,說如果這晚睡覺,第二年身體就不好。守歲是為了強固身體,延年益壽。在古代守歲還是為父母或老人祈壽的重要方式,因此一般人都堅持守歲。從古迄今人們一直將守歲作為辭舊迎新的重要過程。守歲是對舊歲的辭別與對新年的守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