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抗日戰爭,中國不宣戰反而更吃虧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06 11:29:02


 
  所以,結論是中國宣戰,弊大於利,建議“不宣戰,不絕交”。

  中國認為對日宣戰弊大於利,沒有想到的是,日本也認為對中宣戰弊大於利。

  首先,日軍是在中國的領土上作戰,中國處於守勢。如果它率先宣戰,相當於告訴國際社會,它在進行赤裸裸的侵略。而此前無論是九一八事變,還是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日軍都是偽裝中國軍隊挑釁,它忍無可忍才進行還擊的;其
次,日本是個資源稀缺型島國,其軍工原料同樣需要依賴進口。它侵略中國,又對中國宣戰,國際上同情弱國的國家就有了正式理由,對日本實行禁運或限制,從而影響日本的戰爭能力;特別是,日本後來又扶植起了一個汪偽南京政府,那它就更不能對重慶國民政府宣戰了。因為那樣一來,豈不是自打嘴巴,自己承認自己扶植的汪偽南京政府不是中國真正的政府?

  所以,一直到投降,日本從未對中國宣戰過,雖然雙方熱熱鬧鬧打了八年。

  於是,戰爭史上的奇景出現了:一個事實是,直到中國對日宣戰前,中日一直處於戰爭狀態。另一個事實則是,外交官們照談,軍人們照打。談是真談,打也是真打。兩不耽誤。

  事實證明,不宣戰中國反而更吃虧

  從1937年到1941年的戰爭實踐來看,中國不宣戰,吃的虧,更大。

  不宣戰的考慮,首先是怕日軍對我國實行海上封鎖。而事實上,就是不宣戰,無恥的不講國際法的鬼子,從戰爭的一開始,就對中國實行了海上和陸上的封鎖政策。

  1937年8月26日,中日開打才一個多月,日軍即宣布封鎖中國海岸。9月5日,日軍又宣布把封鎖線擴大到除遼寧、青島以外的全部中國海岸。

  1938年10月,日軍占領廣州,更是切斷了中國由香港經廣州到內地的補給通道。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後,中國取得外援的國際通道只剩下了三個:一是西北通道,即由中亞地區經新疆、甘陝進入內地;二是華南通道,即由香港經華南沿海各地進入內地;三是西南通道,即從越南經滇越鐵路或桂越公路,到達中國雲南、廣西。

  1939年1月,日軍占北部灣潿洲島,2月占海南島,6月占潮汕地區,8月占深圳,華南通道徹底封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